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地理 / 高二 / 期中考试

[浙江]2011-2012学年浙江省嘉兴八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2020-03-18    29    1423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位于我国领土的

A.最东端 B.最西端 C.最北端 D.最南端

下列海域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琼州海峡
B.渤海、南海
C.黄海、东海
D.台湾海峡、黄海

关于青藏高原地形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喀斯特地貌广布
D.起伏和缓、山脉少

巫山西侧的地形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南丘陵 C.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

正常年份,七、八月份我国降水的特点是

A.长江流域阴雨连绵
B.华北、东北降水增加
C.雨带撤回长江以南
D.雨带滞留在华南地区

有关我国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量丰富 B.汛期较长 C.无结冰期 D.水位变化明显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

A.山地少,平地多
B.人均占有量多
C.资源总量大
D.南北分布平衡

下列四省中,广泛分布着毛竹、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的是

A.晋 B.新 C.吉 D.赣

东北平原农业生产主要的问题是

A.旱涝 B.低温冻害 C.盐碱 D.水土流失

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完成第10题。

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巫山
B.太行山和秦岭
C.太行山和巫山
D.横断山和秦岭

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完成第11题。

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A.土地面积、耕地、水资源总量、人口
B.耕地、人口、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
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D.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表是我国某区域四季平均降水量(毫米)统计表。据此完成第12—13题。

季节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降水量(毫米)
19
88.7
407.5
108.3

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三角洲

关于该区域降水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易引发旱灾
B.春季易引发水土流失
C.夏季易引发涝灾
D.秋季易引发泥石流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山西、内蒙古两地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图中a、b、c、d四处水电站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位于河流交汇处
B.位于平原分布区
C.位于城市密布区
D.位于阶梯交界处

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图完成第17题。

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为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我国西北部分山系1550年—1700年冰川与现有冰川面积的变化情况,完成第18题。

图中所列山脉冰川面积变化率最大的是

A.阿尔泰山 B.天山 C.昆仑山 D.祁连山

我国西北山系现有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原因有
①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
②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
③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该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剖面线跨度为5个纬度。读图完成20—21题。

该地形剖面图的剖面走向大致是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图中L所在的区域,其主要的农作物是

A.冬小麦 B.春小麦 C.水稻 D.甘蔗

图是我国部分省市分布图,图中A工业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能源短缺 B.水源短缺 C.交通不便 D.基础薄弱

对黄河凌汛主要发生的时间和河段,叙述正确的是

A.春、夏季河水开始解冻时节
B.秋、冬季河水开始封冻时节
C.上游青海省、下游山东省内
D.从高纬流向低纬的中游河段

通常根据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的变化,可以把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类型划分为四种: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较低水平波动型和低水平下降型。读图,完成第24题。

关于图中各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第Ⅰ类地区属于高水平稳定型
B.低水平下降型地区多分布于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C.1985-2003年间,位次上升最明显的地区是甘肃
D.1985-2003年间,位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是新疆

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完成第25—26题。

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四大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判断正确的是

A.①代表亚热带
B.②代表湿润区
C.③代表半湿润区
D.④代表强辐射区

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完成第27—28题。

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
B.总体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D.自熊耳山向北逐渐增大

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B.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
C.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是受河流流经的影响
D.②地区干旱出现高值的原因是该区城市密集

读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数据表和图,完成第29—30题。

 
海拔/m
纬度
经度
北京
31
39°55′N
116°24′E
兰州
1 517
36°03′N
103°49′E
福州
84
26°02′N
119°19′E
甲地
110
34°44′N
113°42′E
乙地
1 891
25°04′N
102°42′E


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A是____平原,B是____________平原。
黄河上游水能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简述下游含沙量大且易沉积的原因。

新华网北京2008年11月9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1月9日上午在北京开始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结合我国部分商品粮基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商品粮基地②是________。
经过基地①的铁路线是_____,简述基地①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基地②和基地④种植不同的粮食作物,简述两地主要粮食作物种类。写出基地②面临主要的气象灾害。
③地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简述该地形区种植业的分布特点?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和补给的季节特征。
描述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近年来,绿洲面积不断缩小,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大,简述当地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人为原因。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棉花各生长时期的时间安排表

生长时期
需要时间
月份
出苗期
7——12天
5月
蕾期
22——28天
6月上中旬到7月上旬
花铃期
48——52天
7月上旬至8月中旬
吐絮期
70——80天
9月

结合棉花各生长时期,从降水量角度简析A城棉花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写出限制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