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历史 / 九年级 / 中考试卷

[安徽]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历史

2020-03-18    17    1261   

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1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隶书 D. 楷书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A. 君主专制 B. 重农抑商 C. 闭关锁国 D. 对外贸易

"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在这项条约中竟然只字未提"。这项"条约"是指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图2是沈泊尘先生生于20世纪前期所作的一副名为《山东·青岛》的漫画。与漫画主题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 甲午战争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七七事变

小明准备设计"皖籍抗日英雄光耀神州"的事迹展板。下列选项中不应出现在展板上的是

A. 冯玉祥组同盟军长城抗战打敌寇 B. 戴安澜远征缅甸重伤殉国真英雄
C. 方振武变卖家产召旧部奋起救国 D. 吴樾怀藏炸弹以身殉国唤醒民众

对表1解读正确的是
表1: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量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
163.42
1.30
0.66
1.35
1957
195.05
1.64
1.31
5.35

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下列文艺作品中,"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的是

A. 《神曲》 B. 《英雄交响曲》 C. 《向日葵》 D. 《战争与和平》

某班举行辩论会,如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A. 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 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C. 马歇尔计划的利弊 D.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器轰鸣,铁路速度 ②车马劳顿,家书万金③在线购物,网络订票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伊朗核问题等使中东地区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该地区位于图中的

A.                 B.                 C.              D.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⑴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开办;
同年,创办安庆的,开创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⑵1986年,的颁布,推动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达成共识。
⑴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的,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⑵1942年,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⑶2001年,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通过《上海共识》。

⑴东汉末年,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改正:
⑵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公里,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改正:
⑶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改正:

小敏观看了《大国崛起》后尝试着撰写了一段有关英国的解说词。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英国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后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1859年残酷镇压了委内瑞拉人民大起义。20世纪初英国同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一战后英国实力遭到削弱,通过巴黎和会等国际会议,同列强一起构建了雅尔塔体系。
⑴错误:    改正:

⑵错误:改正:

⑶错误:改正: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⑴请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材料二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⑵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
你如何看待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

一位历史学者说:"一个国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因本身的弱小被野蛮而强大的国家所灭。"某班根据此以古希腊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补充资料,参与讨论。
【以史为证】
⑴小刚在收集资料时发现:在当政期间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最高权力机构是。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所灭。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文化对外传播开来。
【史论结合】
材料一 我们都是希腊人。                              --英国近代诗人雪莱
材料二



图5:美国国会开会场景
图6:2012年伦敦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

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读史明智】
⑶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说明了什么?

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与毛泽东主席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发展走向问题开展了一段对话。对话中的"蒙哥马利之问"饶有兴趣、发人沉思。请根据对话,完成探究问题。
【历史之感】
蒙: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想问一下主席:中国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到那时候,你看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
毛:你的看法是,那时候我们会侵略,是不是?
蒙:我觉得,当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以后,它应该很小心,不进行侵略。看看美国就知道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
⑴"蒙哥马利之问"反映了西方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什么"历史逻辑"?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美国为例说明。
【释疑解惑】
毛:要向外侵略,就会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
--以上材料摘编自2010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⑵毛泽东的回答与我国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哪一外交原则是一致的?



图7:中国富强 神八飞天
图8: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⑶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论从史出】
⑷日益富强的中国为什么不会出现"蒙哥马利之问"所反映的"历史逻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