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 / 月考试卷

[江苏]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初二12月物理质量监测试卷

2020-03-18    32    656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
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音调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色越好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无锡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无锡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汽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液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3) B.(2)(4) C.(3)(4) D.(1)(2)

下图中,描述晶体熔化时的图像是

A. B. C. D.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如图甲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图乙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若此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所用的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 B.8cm C.12cm D.18cm

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的视力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下列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A.平静水面映出岸边景物的倒影
B.站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通过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蚂蚁
D.放映电影时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投影仪在现代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是一块焦距不变的凸透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物距多大,凸透镜均可成清晰的像
B.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C.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
D.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和投影仪所成像的特点是一样的

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他必须

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
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
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

放映幻灯片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时,则幻灯片在镜头前正确的放置方法应是图中的      

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 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____ _______;“声呐”可用于测绘海底形状,是利用了___ _____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      ,可以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下右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原因是                                      

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水滴相当于___ _____,当水滴滴到图中___ _____(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如图,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我们可以_____;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_____(填“ ①”或“②”) 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______。

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形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        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为        m.

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       (选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      ,其作用是将光      ,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   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   __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 __  (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     ___。

如右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将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立在桌上,在玻璃后面可以看到棋子A的像和棋子B.A的像是因为光通过玻璃      射到人眼里形成的,看到B是因为光通过玻璃       射到人眼里形成的.两个棋子大小相同,B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小明和小华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分别用f1=l5cm和f2=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部分数据

由这部分数据可初步发现
(1)若以“透镜的焦距为单位”进行比较,在成倒立、缩小的像时: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__ ______;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是___ ______。
(2)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若物距相同,焦距越大,像距___。

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
(1)如图甲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画出: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线状发光物体AB,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  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  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
(4)图像中DE段是           过程.

右图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实验中,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        ;B处应该是        光.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  偏折(填“顶角”或“底边”).这一规律可以用
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    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      作用.
(3)如右图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b点的光线是      光(填“红”或“蓝”).

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有关.

(1)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凡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乙),并控制使它们的      相同.结果发现b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          
         有关.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下左图),其中在B上应放 置: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可以通过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时,应测量            和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一个倒立、    、实像。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会          
(5)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5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为了能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