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语文 / 高二 / 练习检测

2012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卷

2020-03-18    7    23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求木之者(zhǎnɡ)正身恶(chù)虑蔽(yōnɡ)
B.源而欲流长(sāi)戒以俭(shē)惧邪(chán)
C.其泉源(jùn)鸣琴垂(ɡǒnɡ)弘九德(zī)
D.代下职(sī) 神器之(zhònɡ)忧(yīn)

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忧懈怠则思慎始而终敬:谨慎
B.念高危则思谦而自牧冲:冲要
C.惧谗邪则思正身以恶黜:排斥、罢免
D.能终者盖寡克:能

对下列句中的“以”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②振之以威怒 
③则思知足以自戒 ④董之以严刑

A.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C.①③用法不同,②④用法相同
D.①③用法相同,②④用法相同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以弱天下之民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A.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B.振之以威怒
C.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於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财物耶    博:增加
B.禄优厚      秩:品级
C.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自死      觉:败露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用斜线(/)给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2)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