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地理 / 高三 / 期中考试

[山东]2013届山东省莘县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阶段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2020-03-18    17    1511   

30年前电影《星球大战》中首次描绘了一个有两次日出的世界(如图所示),如今这一想象被证明是现实。2011年9月1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用开普勒探测器发现,距地球200光年的地方有颗行星在绕两颗恒星旋转,它和《星战大战》中虚构的星球十分相似,天文学家把它命名为“开普勒—16b”。这颗行星的体积、密度与土星非常相近,极有可能也是气体巨行星,中心由冰块和岩石组成,与绕转的两颗恒星几乎同处于一个平面。两颗恒星之间距离很近,比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更近。据此回答题。

下列现象,有可能在该双日行星上出现的是
①全球白昼无夜②白天立物双影③双日此升彼落④某天一次日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该行星下列特征中,不利于其存在生命的是

A.体积、密度与土星非常相近 B.同时接受两颗恒星照射
C.绕转的两颗恒星之间距离很近 D.与绕转的两颗恒星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2012年地球将会遭遇强烈的超级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近日,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出现了这样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太阳活动十分必要。据此完成题。
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
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可能出现异常变化
D.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

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太常用的能源
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8日14日07分,从酒泉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实现对接。据此完成题。

对接成功时,下列城市中,接近正午的是

A.伦敦 B.拉萨 C.悉尼 D.旧金山

对接成功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图为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示意图,m表示大陆海岸线,读图回答题。

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甲位于大洋西岸 B.甲位于大洋东岸
C.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D.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若甲、乙两地的1月和7月温差分别为16 ℃和6 ℃,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 ℃、25 ℃,则a、c两线数值依次为

A.8 ℃ 18 ℃ B.9 ℃ 19 ℃ C.18 ℃ 8 ℃ D.19 ℃ 9 ℃

MN线为地球表面的一半圆弧,回答题:

若MN线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新年伊始,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好达90°,则

A.M点比N点的线速度大 B.M、N位于同一纬线上
C.M与N的纬度值相等 D.M、N可能在同一经线上

若MN线位于晨昏线上,M点的地方时为8点,则

A.M点昼长大于N点昼长 B.N点日出的地方时是4点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D.M点的区时比N点的区时早12时

若MN线位于70°N纬线上,6月22日晨昏线与M点距离最近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点的太阳高度为 B.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C.M点处于极昼 D.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北京时间2012年8月6日13点至13点半,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读下表,完成题。

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
①火星的自转周期和地球相近②火星表面有大量液态水存在
③火星和地球的体积非常接近④火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适中
⑤火星表面的气温年较差较小⑥火星有适宜而且充足的大气

A.①④ B.②⑥ C.②⑤ D.③④

好奇号降落期间最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新加坡(104°E)朝阳初升 B.堪培拉(149°E)太阳东升
C.纽约(74°W)午夜时分 D.伦敦夕阳西下

读“某地区10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等温线分布图”,此时乙地出现降水天气。完成题。

关于甲地半球位置及近地面气压高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高压 B.北半球、低压
C.南半球、高压 D.南半球、低压

造成乙地出现降水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读下图,完成题。

根据左图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A.在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A洋流可能出现在右图中

A.丁处 B.丙处 C.乙处 D.甲处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降水丰富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太阳辐射强
C.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亚洲首座MW(兆瓦)级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站即将在北京延庆县竣工。届时将建成一座100米高的太阳能吸热塔,并在208亩地面上摆放100面自动追踪太阳光的大型反光镜,(即“定日镜”,参见左图),反射聚集阳光到吸热塔内,再转化成电力。据图文材料完成题。

北京太阳能发电站的定日镜。正午时镜身最接近于直立的月份是

A.6月 B.9月 C.12月 D.3月

据图,选择在北京延庆县建立大型太阳能电站的自然因素有
①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太阳辐射强 ②西北山区,空气质量好,大气透明度高
③位于山间盆地,地形较平坦开阔 ④清洁能源的市场需求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之间的纵截面称为河流纵剖面。回答题。

关于长江宜昌以西、以东河段纵剖面差异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宜昌以西河段流经三级地势阶梯,所以河段落差大
B.长江宜昌以东河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明显,所以河段落差小
C.长江宜昌以西河段流经地区降水量比以东河段大,所以河段落差大
D.长江宜昌以东河段人口、城市密集,所以河段落差小

关于黄河河段纵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落差最大的河段是宁夏至包头段
B.宁夏至包头河段水流缓慢,易出现凌汛现象
C.黄河下游地区水量小,流速慢,易出现海岸被侵蚀后退现象
D.黄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水泥沙含量最大

关于河流综合开发治理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宜昌以西段以整治河段,发展航运为主
B.长江宜昌以东段以防洪为首要任务
C.黄河宁夏以上段以水土保持为重点
D.黄河包头以下段以水电梯级开发为重点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按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题。

图中L河的流向是

A.由东北流向西南 B.由西南流向东北
C.由东南流向西北 D.由西北流向东南

为使图示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应建立保护区并注重

A.防治河水污染 B.保护森林资源
C.防治土壤盐碱化 D.治理酸雨危害

下图为联合国统计的“中国人口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劳动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呈正相关
B.我国人口数量的最高峰与劳动力数量的最高峰出现的年份大致相同
C.在2020年前后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达到最高峰
D.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主要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人口的变化会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现阶段,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B.从长期来看,劳动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
C.我国在现阶段就应该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以提高劳动人口增长率
D.目前,由于人口增长率的持续下降,我国劳动力已经实现充分就业

图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甲—商业区乙—工业区丙—住宅区
B.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商业区
C.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
D.甲—工业区乙—商业区丙—住宅区

关于该城市规划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地价较低
B.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
C.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
D.④处适宜规化建设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
(2)分析甲、乙居民点布局的有利自然条件。
(3)凉水河的支流北侧多南侧少,分析其原因。
(4)下面是图中BAC一线农业布局模式图,说明这种土地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5)指出本区域干旱灾害多发的月份,分析其气候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奥兰治河流域简图

材料二:奥兰治河是南非径流量最大的河流,长2200公里,流域面积97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在金伯利附近死火山通道中发现了金刚石原生矿,并在奥兰治河入海口发现了规模大、品位高的金刚石砂。
(1)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的相互联系,说明甲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3分)
(2)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与乙地相同,试述其原因。(3分)
(3)描述奥兰治河①至②河段径流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变化的自然原因。(3分)
(4)按岩石成因,说出金刚石原生矿所在岩石的类型,并简要描述奥兰治河入海口金刚石砂形成的地质过程。(3分)

读我国部分地区风能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密度在沿海最大的原因?
(2)分析南海在我国海洋运输中的交通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