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地理 / 高三 / 期中考试

[江苏]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卷

2020-03-18    18    1414   

据美国今日宇宙网站报道,科学家预计2012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完成题。
太阳活动是

A.有规律可循,但尚无法预报 B.发生在太阳内部
C.以黑子和耀斑为主要标志 D.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这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貌形态等高线示意图”,虚线表示不可见等高线,读图完成题。

图中P等高线的数值最有可能为

A.711米 B.712米
C.713米 D.714米

图示地貌最有可能为

A.风力侵蚀地貌 B.风力沉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D.流水沉积地貌

图为“北半球夏至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图”,读图完成题。

此日,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是

A.23°26′ B.43°08′
C.46°52′ D.66°34′

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日甲、乙两地物体影子朝向相同
B.该日乙地出现极昼现象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5小时
D.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国土资源部在广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世界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如图),读图完成题。

形成“乐业天坑”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火山喷发 C.流水溶蚀 D.断裂下陷

图中各地貌形态与“乐业天坑”成因相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为“某城区及附近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图示区域大气运动系统属于

A.三圈环流 B.季风环流
C.热力环流 D.反气旋

形成该大气运动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效应 B.海陆热力差异
C.地势起伏 D.城市热岛效应

图为“世界某沿海城市城区分布图和海岸线变化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主城区四个地点的地面坡度最大的可能是

A.e地 B.h地 C.q地 D.f地

据乙图可知,该地海岸线变化的主导原因是

A.海水侵蚀增强 B.入海泥沙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 D.修建水库

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附近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有关图中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处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B.乙处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
C.丙处多曲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D.丁处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有关甲、乙、丙、丁四处多发灾害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处易发生旱灾 B.乙处易发生泥石流
C.丙处易发生洪灾 D.丁处易发生滑坡

图为“南亚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角度考虑,适宜迁往小城市e的企业是

A.水泥厂 B.钢铁厂
C.棉纺厂 D.造船厂

该地区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对城区的影响是

A.使城区的空间规模缩小
B.使城区商务功能更加突出
C.使城区空间结构更加复杂
D.使城区服务功能减弱

图中虚线表示某次汽车拉力赛线路,读图完成题。

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

盖勒敏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
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
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
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

图示意沿海地区的五个不同地点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时长,读图完成题。

有关五地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B.②地为地中海气候
C.③地年降水量多于④地 D.⑤地多锋面雨和气旋雨

只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的是

A.② B.③ C.④ D.⑤

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图中右侧分别为“乙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完成题。

关于图中河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P湖为外流湖,水面季节变化较大 B.Q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部
C.甲河为内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D.乙河流穿越了背斜谷地

关于甲河流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常年受到台风影响 B.存在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C.Q湖最大湖面b出现于七月 D.冬季盛行西南风

水足迹是指商品生产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X国和Y国1999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据表完成题。

国家
可更新水资源
(×109 m3/年)
内部水足迹
(×109 m3/年)
外部水足迹
(×109m3/年)
X
3.1
4.6
1.3
Y
1.7
2.2
6.4

根据表中资料可知

A.X国水资源较为丰富 B.X国水资源利用率高
C.Y国水资源较为匮乏 D.Y国水资源利用率低

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措施有

A.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B.进口水密集型产品
C.出口水密集型产品 D.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图1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示意图”,图2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题。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A.Ⅰ阶段人口总数变化不大
B.Ⅱ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
C.Ⅲ阶段人口数量迅速减少
D.Ⅳ阶段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2000年江苏人口增长处于阶段Ⅱ
B.2010年江苏人口增长处于阶段Ⅳ
C.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D.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劳动力充足

图为“世界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日A点和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则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_______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                              
(2)图中ABCDE各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3)从“五一劳动节”到我国的“教师节”,A点的昼夜状况及变化是                
(4)若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在A、B之间,则全球的热带范围将           (扩大或缩小),扬州夏至日夜长时间将             (增大或减小)。
(5)若A点某日昼夜平分,且时刻为14:00,在图中用阴影画出这一时刻夜半球的范围。

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比较A、B两地风速、风向及图示时刻天气特征,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

 
风速
风向
天气特征
A
 
 
 
B
 
 
 

(2)A、B两地易发生洪涝灾害,说明其多发的月份,结合水循环相关环节分析该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3)分析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2年10月16日,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正式开工。图16中阴影部分表示三线工程所经过的省区。

  材料二:图17为“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影响范围统计图”。

(1)图1中甲、乙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分别是                 ,试分析产生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原因                                            
(2)图2示意的外力作用是         作用,三线工程经过的省区中受此外力作用影响最大的是         ,该外力作用强盛的季节是       季。
(3)图1中甲地蕴含丰富的天然气和          等非可再生能源,此类能源主要分布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中。甲地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          ,其丰富的原因是                                                           

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南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2)说明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
                                                                        
(3)人口、城市的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试说明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规律。
                                                                        
(4)图19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试根据图1相关信息填写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含义。
                       ②                      ③                

图1为“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GDP统计图”,图2表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3为“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都市区人口常出现负增长现象。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在图20中的________(国家)表现最为明显,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现象,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
(2)据图21、22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3)简述我国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