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生物 / 高二 / 期中考试

[河南]2012-201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2020-03-18    33    1973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脂质的组成元素都是C、H、O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
D.细胞中的水多以结合水形式存在,其含量影响着细胞代谢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一定能稳定遗传
B.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两个粘性末端的碱基连接起来
C.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D.常用的运载体有大肠杆菌、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某研究小组为了研制预防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开展了前期研究工作。其简要的操作流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①所代表的过程是逆转录
B.步骤②需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C.步骤③可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有利于目的基因的导入
D.检验Q蛋白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Q蛋白与患禽流感康复的鸡的血清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试验

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D细胞内,产生“工程菌”的示意图。所用的基因载体为质粒A。若已知细菌D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人细菌后能正常表达。能表明目的基因已与载体结合,并被导入受体细胞的结果是

A.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和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B.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和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C.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但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D.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繁殖,但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下图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的操作步骤,甲、乙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Pst I酶和Sma I酶切割基因后将产生同的粘性末端。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甲代表的是基因表达载体,乙可代表番茄细胞
B.可用Pst I酶和Sma I酶切割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以避免目的基因末端发生任意连接
C.若用Pst I酶和Sma I酶切割质粒产生的DNA片段有3种
D.图中③、④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番茄组织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关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分子水平上的操作
B.基因工程就是改造基因的分子结构
C.蛋白质工程就是改造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D.基因工程能产生自然界不存在的基因,蛋白质工程能产生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F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B.C中是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C.植株A和F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D.植株F一般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

以下有关动物细胞组织培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中,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用来为防止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
B.动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常用含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的固体培养基
C.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40~50代左右便会出现生长停滞
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和获得大量健康细胞

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两者应用的原理都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两者都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C.两者最终都能获得杂种生物
D.两者都已用于大量生产分泌蛋白

在试管牛的生产过程中,不是必需的操作是

A.核移植技术 B.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C.精子的采集和获能 D.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

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某种抗原蛋白免疫小鼠后,分别通过杂交瘤技术和常规方法生产的抗体化学本质不同
B.杂交瘤细胞必须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才能分泌抗体
C.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对细胞进行多次筛选的目的和方法相同
D.“生物导弹”用于疾病治疗时,单克隆抗体所起的作用是“导”而不是“弹”

下图表示通过体外受精培育牛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获取的精子经获能后才能进行体外受精
B.促进①过程多排卵的激素是性激素
C.②过程完成的标志是卵黄膜和透明带间出现两个极体
D.④过程属于胚胎移植过程

能提高良种家畜繁殖能力的细胞工程技术是

A.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细胞核移植 D.胚胎移植

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B.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C.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

如图所示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A.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
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C.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综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如图是“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B.愈伤组织的代谢是自养需氧型
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为四倍体

将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花粉和基因型为Bb的植株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可以得到多少种基因型不同的细胞(考虑两两融合)

A.6种 B.8种 C.10种 D.12种

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
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
D.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过程证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融合必须先制备原生质体
B.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两方面
C.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保持一定浓度的CO2,其目的是促进动物细胞呼吸
D.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属于外植体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的目的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下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从该图提供的信息可以获得的错误结论是

A.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的影响不同
B.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
C.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
D.培养10-50代的细胞仍可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培养紫草细胞生产紫草素,下图记录了生物反应器中紫草细胞产量、紫草素产量随培养时间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器中紫草细胞的生长呈现S型增长规律
B.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器中影响紫草素产量的因素是细胞数量和细胞所处的生长期
C.在生产前,需先加入紫草细胞作为反应器中的“种子”,这些“种子”是紫草叶肉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而获得的
D.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继代培养得到更多的紫草细胞

下列对动物核移植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哺乳动物核移植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核移植
B.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
C.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通常采用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D.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是对体细胞动物进行了100%的复制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直接产生4个精子
B.精子的头部主要含细胞核,中心体发育为它的顶体
C.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胎儿时期完成的
D.排卵是指卵泡从卵巢中排出,马、牛的排卵都是排出次级卵母细胞

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

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B.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C.精子与卵细胞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D.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胚胎工程技术包括胚胎移植、胚胎分割、体外生产胚胎技术
B.试管牛的培育过程属于克隆过程
C.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 “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叫“受体”
D.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

下列不是精子、卵细胞发生的区别是

A.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时间
B.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时间连续性
C.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
D.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相同的小牛,产生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试管动物培养 B.胚胎移植 C.胚胎分割移植 D.受精卵移植

治疗性克隆有希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利用了动物体细胞融合技术
B.上述过程实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C.胚胎干细胞的不断增殖和分化潜能保证①过程的进行
D.①、②过程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出大量核糖体,放入含有下列几种有机物(其中的氮原子已被标记)的培养液里,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质和条件。请回答:

⑴实验中,核糖体所需要完成的功能就是把上述物质中的[   ]___,通过____方式合成多肽(蛋白质),可以用____检测。
⑵实验中所用的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内的___。
⑶上述有机物合成的多肽(符合条件的有机物都参与反应)至少含有__个氨基和___个羧基,称为____肽,可能有___种。
⑷实验中,检测到某一多肽含20个15N,则该多肽最多有____个肽键。

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

(1)A过程需要的酶有___。
(2)B过程及其结果体现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①___;②___。
(3)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___。
(4)如果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D过程应该用___作为探针。
(5)科学家发现转基因植株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①将转基因植株与___杂交,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1:1。
②若该转基因植株自交,则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___。
③若将该转基因植株的花药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作离体培养,则获得的再生植株群体中抗卡那霉素型植株占___%。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___  _和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   ___和_____  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    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  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_____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_。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盐(或NaCl)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 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