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高中生物 / 高二 / 月考试卷

[浙江]2013届浙江省湖州市属高中八校高二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2020-03-18    39    822   

用禾本科植物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苗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
B.幼苗、苗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苗尖端、苗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苗尖端、幼苗、尖端下面的一段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1)是单倍体              (2)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3)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4)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
(5)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6)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
(7)一定是纯合子          (8)是二倍体

A.(4)(5)(7)(8) B.(1)(4)(5)(6) C.(1)(2)(3)(6) D.(1)(4)(5)(7)

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取样细胞就能检测出来的遗传病是

A.21三体综合征 B.苯丙酮尿症 C.白化病 D.红绿色盲

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某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19,则杂合子Aa的频率是

A.0.9 B.0.18 C.0.81  D.0.09

右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给予图中刺激条件下,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A.a B.b C.c D.d

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使突触前膜产生兴奋

英国《自然》杂志目前刊登的一篇文章说:在中国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是3种病毒的基因混合而成。调查显示在感染了3种病毒的禽类体内,各种基因可能混合产生了新病毒。根据所学的变异知识,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的变异类型H7N9的出现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基因混合产生新类型病毒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
C.基因混合产生新类型病毒的过程属于基因突变
D.基因混合产生新类型病毒的过程属于染色体畸变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和结构②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减少
C.③中的需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
D.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可在a液中进行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是,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当牛精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不可能发生

A.基因重组 B.DNA解旋
C.蛋白质合成 D.基因突变

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α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β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右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增加,③减少
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D.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

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侏儒症    
④白化病     ⑤镰刀型贫血症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如右图所示,分别对燕麦幼苗进行如下处理,若电机以10转/min速度匀速旋转,一星期后胚芽鞘能够发生弯曲的是

A.幼苗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
B.幼苗下部用锡箔纸遮住
C.在幼苗尖端插入云母片
D.幼苗放在一侧开有一小窗的暗箱内

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

A.乙 B.丙 C.丁 D.戊

在下列遗传系谱中,一定是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中阴影者表示患者)

埃及斑蚊是传播某种传染病的媒介。某地区在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闻名世界,从遗传角度看,和普通水稻相比,杂交水稻增产的原因是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结构改变 C.基因突变 D.人工诱变

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偏转

下列关于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适当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其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其稻穗、米粒变小

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功能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B.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大致是倒置的
C.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可引起其左侧肢体运动
D.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

A.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不正常
C.信使RNA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都能

A.产生新的基因 B.产生显性基因
C.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如果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

A.能缩手,感觉疼痛 B.不能缩手,感觉疼痛
C.能缩手,无感觉 D.不能缩手,无感觉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下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     
②基因重组发生在Ⅲ→Ⅳ之间
③基因突变可发生在Ⅰ→Ⅱ、Ⅱ→Ⅲ、Ⅳ→Ⅰ 
④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新品种AAbb,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若经过②过程产生的子代 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理论上有    株。基因型为A_bb的类型经过过程③自交,子代中符合目的性状的个体中纯合子占             。
(2)过程⑤⑥的育种原理为         ,⑤常采用                                   由AaBb得到Ab个体,过程⑥的处理方法是用                      
(3)过程⑦的育种方法叫          ,原理为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对该校03、04、05、06级学生红绿色盲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400人(男、女各200人),其中红绿色盲患者12人(男性10人,女性2人),基因诊断知携带者16人。该生物兴趣小组对两个家庭进行调查发现,在一个家庭中没有发现红绿色盲,却发现了另一种很少见的蓝色盲,绘制了系谱图甲(Ⅲ7和Ⅲ8为异卵双生);在另一个家庭中发现4名红绿色盲患者,绘出遗传系谱图乙(II6和Ⅱ7为同卵双生)。请分析回答:

(1) 图甲中蓝色盲的遗传方式为       
(2) 图乙中红绿色盲男孩(III10)的色盲基因来自I代中的            个体。
(3) 乙图中II6和II7的表现型是否一定相同?     说明理由                   
(4)根据生物兴趣小组调查的数据,被调查人群中Xb的基因频率是       ,从理论上推算甲图中II3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     ,III8同时患红绿色盲和蓝色盲的概率是              

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b、f表示的结构分别是                    
(2)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为A  B(填箭头)。兴奋在A 、B间传递的信号物质是           
(3)神经纤维e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当神经纤维的e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       ,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          ,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萘乙酸(NAA)是科学家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和筛选的在结构和生理作用方面与生长素相似的物质,其生理作用也与浓度密切相关,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Ⅰ.实验原理:
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                   特点。
Ⅱ.实验过程与方法:
(1)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     相同。
(2)实验:①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1;②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3)记录:小组分工,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Ⅲ.结果分析与评价:
(1)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2)设置蒸馏水组的目的是                                    
(3)实验的自变量是                        ,实验过程中,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其原因是                                                
(4)每组都选取10根插条,其目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