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化学 / 九年级 / 期中考试

[天津]2014届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2020-03-18    27    1800   

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雪糕融化 B.煤气燃烧 C.粉笔写字 D.湿衣晾干

下列图标中,表示节水的标志是
                 
A.               B.          C.            D.

下列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

A.二氧化硫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下列有关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 B.2H C.Fe D.O2

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A.用嘴吹灭 B.用水冲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灭火器扑灭

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镁条燃烧 B.铁质菜刀生锈
C.人的呼吸过程 D.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元素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图是周期表中有关氟元素的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9 B.元素名称是F
C.氟单质常温下为气态 D.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在前年“甲流防控”期间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随身带着温度计,可以随时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时,温度计内的水银(汞)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汞原子自身的体积变大 B.汞原子的数目增多
C.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D.汞原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日常生活用水需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下列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从水库中取水 B.将含有泥沙的水静置分层
C.过滤水 D.将氯气通入水中杀菌消毒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加热液体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和癌症。过量摄入会引起中毒,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核外电子数为34 B.核电荷数为79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34

三毛在实验室中做实验时,通过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对该物质作了以下推断,你帮他选择一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该物质可能是单质 B.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 2个氮原子___________;
(2) 红磷______________;
(3) 5个钠离子__________;
(4)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 。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仪器,相信你已经使用过多次。请用字母填空。
                   
A      B       C        D          E          F       G
(1)用于少量试剂相互反应时所需容器       
(2)过滤时需要用            
(3)量度液体的体积时需要用         
(4)收集多量气体要用        

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铁丝常绕成螺旋状,螺旋形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实验时要点燃_______(填“铁丝”或“火柴”) 一端; 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生成了一种_________,并放出大量的热。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__。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
(3)钠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Br。
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

质量比为1∶1的铁与氧化铁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名称下方写好相应的化学式,如下例:(文字表达式1分,化学式1分)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O2        CO2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填序号)           

氢能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但制氢还没有想出真正合适的方法,右图是电解水制氢的简易装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实验所用到的电源是           (填“直流电”或“交流电”)。
(2)甲管生成____________气体,b应接电源_____________极。
(3)检验乙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4)理论上甲、乙两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
(5)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①铜  ②水  ③空气  ④液态氮  ⑤二氧化硫  ⑥锰酸钾等六种物质中,是混合物的有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是氧化物的有________,是化合物的有________,是金属单质的有__________,是非金属单质的有__________。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中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收集完气体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O2,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4)如图所示,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判断集气瓶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已知甲是常见的气体单质,乙、丙都只含两种元素,且组成元素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名称是_   __,丙的化学式         ,甲的一种用途是           
(2)写出“丙→甲”反应文字表达式                            _,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中没有改变的微粒是__    _               (填符号)。

小明和小芳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小芳认为:通过图1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她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并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水槽中的液体是水。)

小明认真分析了小芳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他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图2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1)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放入捆在电烙铁下面贴片的凹槽内。
(2)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入钟罩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3)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烙铁电源,发现白磷先熔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通电前钟罩内含有        ,产生白烟的文字表达式是                                 
【得出结论】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原因是                           
【交流与反思】小明和小芳分析了上述实验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用铁丝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的观点是     (填“能”或“否”),理由是     
                             。

(1)在做体育训练拉单杠时,体育老师给小明使用了“镁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镁),碳酸镁的化学式为MgCO3,求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碳酸镁中镁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      碳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8.8克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和多少克碳酸镁中氧元素相等?(列式求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