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化学 / 九年级 / 期中考试

[江苏]2014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2020-03-18    21    1044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食物消化 C.香水挥发 D.酒精燃烧

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袋内的水

A.分子体积增大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个数增多 D.分子间隙增大

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医疗急救 B.火箭发射时作助燃剂
C.充入灯泡中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D.动植物呼吸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还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A.Cl2 B.N C.Cu D.S2

儿童每日要摄取适量的钙,才能避免

A.贫血症 B.佝偻病 C.夜盲症 D.甲状腺肿大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3SO2 ②Mg2+ ③CO2 ④CuSO4 ⑤O2- ⑥H2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表示化合价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

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验纯
C.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D.用高锰酸钾制O2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叫“干水”, 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 ,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 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低碳” 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C.循环使用生活用水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是

A.实验方法
B.化学与生活
①鉴别O2、CO2——可用澄清石灰水
②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③除去水瓶中的水垢——用稀盐酸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时先做灯火实验
③用活性炭净水器可净化水
C.实验记录
D.物质构成
①用10ml量筒量取8ml 水
②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CO2后变红
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食盐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空气、液氧、二氧化硫中都含有氧分子
③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CO3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加热铜绿时试管破裂——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测定结果小于1/5——红磷过量
C.在玻璃管口点燃氢气时火焰为黄色——氢气不纯
D.制取CO2时,始终收集不到气体——装置气密性不好

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已知甲和乙通常都是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甲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状的丙物质能产生气体A和乙物质,且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丁通常为无色有剧毒的气体,它在A中燃烧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分别是双氧水和水 B.丙可能是一种氧化物
C.丁物质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D.气体A可能是二氧化碳

2013年1月13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10月21日英国《卫报》的报道说,令人窒息的雾霾让哈尔滨的交通陷入瘫痪,一些地方的能见度不足10米,空气中的PM2.5含量飙升至世卫组织建议容忍最高值的40倍!雾霾的组成非常复杂,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会诱发肺癌及多种疾病。如何防治雾霾应全体中国人的高度重视。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B.焚烧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鼓励燃煤发电和取暖

(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1个氧原子________;②氯酸钾中氯的化合价 ________;
③2个铁离子________;④地壳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________ 。
(2)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核外有 ________ 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__ 电子(填“得”或“失”),所形成微粒的符号是_________,该微粒与铜离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溱湖风景区是我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某同学对溱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溱湖水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可以采用________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3)为了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________ ,振荡;
(4)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电解水的反应表达式是 ___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___ 反应;该反应中不可再分的微粒是(写符号)________ ;实验时正极产生的气体可用_______检验这种气体。

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同一种物质,由于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的结果也有所不同。以“水”为例,下列各组物质中,水均与其他三种物质所属类别不同。
(1)依据物质通常存在的状态:在H2O、CO2、MgO、CuO中,水是 _______;
(2)依据所含物质种类:在水、空气、加碘盐、大理石中,水是 ________;
(3)依据物质所含元素种类:在H2O、CaCO3、NH4HCO3、 Ca(OH)2中,水是 ________   ;
(4)依据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在水、铜、氩气、食盐中,水是由 ________ 构成的。

用集气瓶可完成多种实验。请根据如下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Ⅰ完成的实验是 ________;为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装置Ⅱ的集气瓶中装入的试剂必须具有_____   性。
(2)装置Ⅰ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________,用装置Ⅲ收集该气体,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装置Ⅳ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猜测其作用可能是 ________;装置Ⅴ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3)某同学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红磷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燃烧匙内火焰熄灭。接着立即从集气瓶中取出燃烧匙,熄灭的红磷又复燃了。红磷复燃的原因是 ________ ;所以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还要继续洒水的原因是 ________。

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a是________ ,b是 ________。
(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 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
(3)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的氧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表达式为 ________ 。
(4)实验室也可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反应表达式为 ________,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
(5)实验前也可以在装置B中先注入部分水使长颈漏斗形成液封后,在导管口连接一个注射器,用来  ________。
(6)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1)该试纸是 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萘胺中C、H、N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
(3)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多大?(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