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化学 / 九年级 / 中考模拟

[上海]2014届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

2020-03-18    25    524   

空气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晾干 B.瓷碗破碎 C.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

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0 C. D.

有关仪器图示与名称吻合的是

A.锥形瓶 B.烧杯 C.漏斗 D.药匙

2013年12月,上海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现象,其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 B.N2 C.NO2 D.SO2

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淀粉 B.无水硫酸铜 C.白糖 D.花生油

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A.SiO2—— 二氧化硅 B.2NH4—— 2个铵根
C.BaNO3—— 硝酸钡 D.He—— 氦元素

对化学式SO2的各种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表示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B.表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C.表示二氧化硫这种物质
D.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电解水时,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验满氧气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N B.H C.2O D.CO2

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天然气做燃料 B.用干冰保藏食品
C.用木炭冶炼金属 D.用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变化的语言,错误的化学方程式是

A.4P+5O22P2O5 B.2Mg+O22MgO
C.CaCO3CaO+ CO2 D.H2+CuOCu+H2O

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是

A.氧气 B.水 C.氧化镁 D.氢氧化钙

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pH试纸鉴别蒸馏水和稀硫酸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与二氧化碳
C.用水鉴别碳酸钙和食盐
D.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有关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B.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氧气能与大多数的金属、某些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Cl固体,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溶液

A.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溶液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质量增加

有关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4 mol N2含有8 mol氮
B.1 mol CO2和1 mol CO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
C.1 mol Cu (OH)2中含氧元素16 g
D.128克铜中约含个铜原子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

 



D.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

 

 

 

密闭容器内,将少量乙醇(化学式C2H5OH)置于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和一种未知物质W。现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W
反应前质量/g
48
80
0
0
0
反应后质量/g
2
0
44
54
X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W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W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D.表中X的值为28

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征。

物质用途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征
导电性
            

(2)某矿石中含碳、硅、氧、铁、钙等多种元素,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3)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这些物质互称为碳元素的        
(4)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原因是它们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5)高温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A代表的是       (填化学式);四种物质中,可用作燃料的是       (填上图中的字母);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             
(2)该流程图所标出的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         ,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捕捉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aOHCO2 → Na2CO3M,则M的化学式为       ;整个“捕捉”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碳酸钾 (K2CO3) 和硝酸钾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1)30℃时K2CO3的溶解度为          g/100g水。
(2)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4)要配制100g 10%的KNO3溶液,需要KNO3固体       g。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下 列仪器中的          。(填字母编号)
A.电子天平      B.烧杯        C.漏斗        D.量筒
(5)60℃时500g饱和KNO3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60℃,可析出KNO3晶体      g。
(6)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编号)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K2CO3
B.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一定减小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          。将装置A和D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                
(3)若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编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          。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试管中溶液的pH     (填“>”、“<”或“=”)7,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CO2CO2是我们最熟悉的反应,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                                    (写出 1条)。
(5)某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消耗了73克10%的盐酸。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已知草酸 (H2C2O4) 加热时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草酸分解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猜想】甲:CO2  H2O       乙: CO  H2O
丙:NHCO2  H2O     丁: CO2  CO  H2O
(1)某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查阅资料】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一定温度CO能还原氧化铁;铁粉呈黑色。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将草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2)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4)D装置的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5)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评价】(6)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