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 / 期末考试

[北京]2013-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2020-03-18    29    1337   

下列出土文物,最能直接说明河姆渡氏族已开始原始农业的是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下图,该变法发生在

A.① B.② C.③ D.④

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的制度分别是

A.分封制郡县制 B.均田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均田制行省制

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昭君出塞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曹丕称帝 B.赤壁之战
C.刘备称帝 D.孙权称王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古代水利工程是

A.隋大运河 B.元大运河
C.灵渠 D.都江堰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该诗句反映的现象在中国开始出现于

A.魏晋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太宗统治初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前期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石窟 D.麦积山石窟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吐蕃人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汉族

朱德题写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他所称颂的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一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刘邦 B.杨坚
C.赵匡胤 D.朱元璋

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某同学在演讲比赛时介绍了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他曾打败金兀术,取得郾城大捷,却被诬陷而死。他是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图片,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宋代政权巩固 B.宋代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农业发展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史学名著。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可以看到的景象有
①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有人在看京剧表演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④人们在阅读《红楼梦》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包括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南宋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中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西汉和明朝 D.秦朝和明朝

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意大利人哥伦布、葡萄牙人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长江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航海家

A.鉴真 B.郑和
C.郑成功 D.戚继光

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A.抗元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
C.抗清的决心 D.收复台湾的决心

清代有一位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诗说明

A.军机大臣整天无所事事,靠绘画消磨时光
B.军机大臣拥有处理全国军政要务的最高权力
C.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按皇帝的旨意记录、传达
D.军机大臣替皇帝处理军政要务,要有自己的创意

下列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搭配正确的是

A.顺治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康熙帝——赐封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C.雍正帝——赐封达赖为“达赖喇嘛”
D.乾隆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本草纲日》的作者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一位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下列介绍中正确的是

A.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
B.卢沟桥建于清朝
C.八达岭长城始建于秦朝
D.紫禁城始建于元朝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可谓群星璀璨,人才辈出。这些杰出人物,或以思想或以行动解决时代提出的命题,影响着历史的进程。以政治人物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人物功绩(连线题,3分)

(2)人物档案


唐太宗
(599-649)
问题
解决之法
成效
隋朝灭亡
唐朝初建以史为鉴
百废待兴
政治
 
 
经济
 
文化
包容开放

(3)人物赏析
中国古代帝王的思想与行动会影响历史进程。除了上述人物外,请你再列举一位促进历史发展的皇帝,并说明理由。

中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而水耨(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不忧冻饿,亦亡(通无)千金之家。
——《汉书》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南北方人口变化趋势(单位:万人)

请回答:
(l)依据材料一,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南方经济发展概况表

时期
南方经济地位
汉代
 
 
初步开发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
(3)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对当时的南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复习总结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时,有位同学做出了如下思维导图。

请回答:
(1)请你帮他把这幅导图填写完整。(1O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这位同学在复习时看到了美国作家培根的一段话:“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大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所指的三种东西是什么?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伴随着时代变迁,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经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②例如,唐朝时期,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③那时,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日本的吉备真备。他年轻时,随日本遣唐使来长安留学,研习儒家经典、天文历算、军事等。④由阿拉伯商人撰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记载了唐朝出口的丝绸质量很高,唐朝海船坚固庞大,可以从事远海航行。⑤唐朝允许外商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在中国任官。⑥唐朝的对外交往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 清朝政府颁布诏令: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由原来开放四个港口减至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包含了基本史实与评价两部分。
基本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序号)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序号)
(2)唐朝的对外交往是多方面的,材料一中除了政治方面的交往,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交往? (2分)
(3)唐朝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还积极汲取他国文化。请列举一例。
(4)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从唐朝到清朝,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唐朝与清朝的对外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总结经验教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