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科研人员在长白山拍摄到濒危动物野生东北豹的照片。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野生东北豹属于 ( )
A.生产者 | B.消费者 | C.分解者 |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文成县铜铃山森林公园是温州现有26个森林公园之一,其中有大鲵(俗称娃娃鱼)、黄腹角雉、五步蛇和连香树等珍稀动植物资源。铜铃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大鲵可看作一个 ( )
A.生物圈 | B.生态系统 | C.群落 | D.种群 |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 |
B.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 |
C.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D.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
下列食物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草→兔子→狐狸→狼 |
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
C.猫头鹰→老虎→种子 |
D.青蛙→蛇→鼠→猫头鹰 |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
B.森林能保持土壤中的水分 |
C.大雁南飞 |
D.骆驼能长时间生活在荒漠中 |
下列不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 |
B.竹节虫形似竹节 |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
D.冰冻造成植物大面积死亡 |
如图所示食物网中的X、Y、Z生物,既属于初级消费者,又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 )
A.X | B.Y | C.Z | D.Y和Z |
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之内会引起 ( )
A.丙、丁数量增加,甲数量减少 |
B.甲、丁数量增加,丙数量减少 |
C.甲、丙数量增加,丁数量减少 |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
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鼠和蛙 |
B.若该农田受到农药污染,则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为鹰 |
C.此食物网中,包含三条食物链 |
D.若加上分解者,右上图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其主要原因是( )
A.能量的收支随季节波动 |
B.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 |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复进行 |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如图所示,A代表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 )
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
B.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
C.与鹰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
D.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
下图为某湖泊近一百年来每个月的平均水位变化图。在长期的变化中,能终年生存于该湖泊的鱼类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
A.需水较深的湖泊 |
B.具能快速游动的流线型身体 |
C.在浅水的下层泥泞中仍能存活 |
D.在环境恶劣时具改变性别的能力 |
2012年2月16日,某县警方发现一村民关养着三只形似猫头鹰的受伤的动物。经鉴定,该动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乌雕鸮。乌雕鸮是一种大型鸟类,属于雕鸮属的动物,以鸟类、蛙、蛇、蜥蜴等动物为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乌雕鸮属于卵生动物 |
B.雕鸮属中所有的鸟类是一个种群 |
C.在生态系统中乌雕鸮属于消费者 |
D.应将受伤的乌雕鸮救治后放归自然 |
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星长期监控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以下三幅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时期卫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片绘制而成的。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据图所得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1个种群 |
B.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
C.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
D.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 |
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 )
A.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
B.马尾松抗虫能力差 |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的生长 |
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北极地区冰层融化速度加快,北极熊的栖息地不断缩小。北极熊遭遇的生存危机是全球变暖的又一证据。
(1)相对于其他地区,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尤为严重,目前北极脆弱的生态系统已变的岌岌可危,而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北极熊更是首当其冲。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之所以脆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极熊全身被有白色的毛,有利于它捕捉猎物;多毛的脚掌,使它在冰面上行走时不易滑倒。这些都是北极熊对北极这一特殊环境的________。
小丽通过对当地某生态系统的观察,绘制出了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见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被捕食的生物 动物 |
植物 |
食草昆虫 |
蜘蛛 |
青蛙 |
蛇 |
吃虫的鸟 |
食草昆虫 |
△ |
|
|
|
|
|
蜘蛛 |
|
△ |
|
|
|
|
青蛙 |
|
△ |
△ |
|
|
|
蛇 |
|
|
|
△ |
|
|
吃虫的鸟 |
|
△ |
△ |
|
|
|
猫头鹰 |
|
|
|
|
△ |
△ |
注:△表示动物与被捕食的生物间存在捕食关系
(1)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2)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猫头鹰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________(填序号)
A.食物中的碳
B.矿物燃料中的碳
C.生物遗体中的碳
D.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
(3)根据表中的食物关系,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由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该食物网和________一起,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图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这是因为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________,上一营养级只能把其获得能量的________传给下一营养级,由此可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
(4)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________之中,其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5)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污染,则在图中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
据报道,上海崇明岛的鸟类数量明显减少,原来长满芦苇的海滩,现在基本被三十年前引进的“互花米草”所侵占。研究后推测,过密的互花米草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沙蚕等动物生存空间变窄、数量变少,从而影响杂食性鱼类和以鱼为食的鸟类生存,请据此回答:
(1)写出此海滩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下列是有关崇明岛鸟类数量减少原因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鸟类食物短缺 | B.互花米草繁殖过快 |
C.食物链被破坏 | D.鸟类筑巢缺乏材料 |
很早以前,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不断地发展,人们改变了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用沼气渣喂鱼及“肥水”(如图)。
(1)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选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
(3)不论是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还是改进了的“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都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 ( )
A.保留在生产者体内
B.经分解者释放到大气中
C.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