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化学 / 九年级 / 中考模拟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

2021-11-15    21    2123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海水晒盐 C.瓷碗破碎 D.纸张燃烧

下列物品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瓶 B.纯棉衬衣 C.陶瓷餐具 D.黄金饰品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碳酸钙 B.浓硫酸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把木条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立即燃烧
B.灼热的铁丝在氧气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浓厚的白烟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A.点燃 B.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通入水中

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④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⑤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所获信息错误的是

A.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A>B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A物质仍为饱和溶液
D.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无B析出

现有一种固体粉末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③向该样品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5个

用化学用语填空:⑴2个氧分子     ,⑵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Cl2常作自来水消毒剂,其实验室制法为:MnO2+4HCl(浓)====X+Cl2↑+2H2O,X的化学式为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春游时,为防止皮肤意外擦伤感染,常备有碘酒,碘酒中的溶剂是     ;在野外饮用含有悬浮物的水时,可用干净的棉纱口罩罩住水杯口,再经过口罩将水倒入杯中,这个操作属于物质分离中的      (填操作名称);做饭过程中,小兵把捡来的树枝架空,使其燃烧更旺,原理是     ;回家后,同学们冲洗了野炊骑过的自行车,请给他们推荐一种防锈的方法     

在①N2,②Fe2+,③2SO3,④+2价硫酸锌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
     (填序号),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稀释浓硫酸时,为了防止酸液溅出造成伤害,操作时一定要注意     中(填“水入酸”或“酸入水”)。

已知A、B、C、D、E、F、G、H、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H为常见金属,C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H呈紫红色;E、F的组成元素相同;I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所形成的常见气体单质;人体胃液中含有A,可帮助消化。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反应物和产物均已给出)。

(1)D的名称是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3)图中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关于第17题图的修改说明:原图中E改C,C改D,D改E,H改F,F改G,G改H)

下列实验操作造成的后果是点燃酒精灯               
   

根据下列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

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李老师取用一定量样品,加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甲和无色滤液乙。
【探究活动一】自主小组探究白色沉淀甲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白色沉淀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沉淀消失 
白色沉淀甲中一定含有        

【探究活动二】合作小组探究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无色滤液乙,加入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无色滤液乙中一定不含氯化钡
2
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过量的     溶液,过滤
生成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3
取实验步骤2中的滤液,滴加     溶液
       
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

【反思】实验步骤2中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是     
【结论】通过两个小组的共同探究,得出了原固体样品中含有的成分。

去年3月,我国出现了H7N9亚型流感病例。科研部门自主研发出一种叫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治疗H7N9的有效药物之一,帕拉米韦化学式为C15H28N4O4,则该药物由     种元素组成,氢元素、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实验室有一瓶存放时间过长的氢氧化钠固体,其中一部分已转化成了碳酸钠。现需用该药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取6克该药品,溶于13.7mL水中(水的密度为1g/cm3),然后慢慢地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4%的澄清石灰水,当用去10克澄清石灰水时,碳酸钠恰好反应完全。计算:(1)6克该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滤出沉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