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历史 / 九年级 / 中考试卷

[江苏]2014年初中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历史

2020-03-18    27    1518   

《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日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右图佛座侧面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三藏法师玄奘"的历史功绩有

出使西域 西行取经 七下西洋 抗击沙俄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A. 统一国家建立 B. 江南地区开发
C. 商品经济繁荣 D. 民族政权并立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晋  ④元朝

A. ①③②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

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 安西都护府 B. 宣政府
C. 伊犁将军 D. 驻藏大臣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经历了光辉的历程。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③中共一大召开        ④长征结束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②①

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82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右图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纪念邮票。香港得益于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一国两制"的实施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下列人物中,对该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 魏源 B. 焦裕禄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题图是中美建交当年,邓小平访美时观看骑公牛表演的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

A. 1953年
B. 1971年
C. 1972年
D. 1979年

1995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

A. "安居工程" B. 养老保险制度
C. 医疗保险制度 D. 就业制度

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以少胜多取得了坎尼战役的胜利。与迦太基作战的是

A. 古巴比伦王国 B. 古希腊城邦
C. 亚历山大帝国 D. 罗马共和国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加紧对人民精神统治,残酷压制"异端"思想的是

A. 教皇与教会 B. 富裕商人
C. 天皇 D. 银行家

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对此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 开始时间:18世纪
B. 代表人物:伏尔泰
C.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D. 实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1789年,资产阶级发表宣言,宣言所宣布的人权、法治、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该宣言是

A. 《独立宣言》 B. 《人权宣言》
C. 《共产党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下表显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领先地位。直接导致这一地位确立的原因是
(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年
145
33.8
15
21
12.8

新航路的开辟

三角贸易盛行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完成

1.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有
①三国同盟形成  ②凡尔登战役 
③萨拉热窝事件  ④三国协约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A. 突袭波兰 B. 进攻苏联
C. 偷袭珍珠港 D. 包围斯大林格勒

右侧材料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

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 加大发展教育事业
C. 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 接受外来的经济援助

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未能取得良好效果。1986年至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反而低于改革之前。当时领导改革的是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叶利钦

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宣布……在印度境内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独立于

A. 1859年 B. 1947年
C. 1960年 D. 1990年

1955年,苏联和东欧7个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至此,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两极格局
C. "一超多强" D. 多极化趋势

新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下列生活场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关的是

A. 坐火车旅行 B. 开汽车上班
C. 用电灯照明 D. 在太空授课

2014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我们通过下图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分布图
问题探究


--岳麓书社《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北京人"遗址
写出北京人生活距今的年代及一个反映他们生活状况的例子。
②都江堰
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谁主持修筑的?
③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曲阜是孔子故里。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什么学说?
④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建立的陵墓。写出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
(2)请你谈谈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并提出一条保护建议。

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链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2)材料一中的"孙中山"领导了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举一例)
(3)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求生存之路的过程中领导力量变化的特点。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序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政怎样的特点?
(5)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