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 / 中考模拟

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

2021-11-10    41    606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A.千克 B.牛顿 C.焦耳 D.瓦特

如图所示工具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路灯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 B.清晨起床后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C.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D.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用一根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相互排斥,由此可判定

A.小球一定带负电 B.小球一定带正电点
C.小球一定不带电 D.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下列景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初春,柳絮飞扬 B.盛夏,荷花飘香
C.深秋,落叶飘零 D.寒冬,雪花纷飞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藏的饮料,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出汗”,这是水蒸气的

A.汽化现象 B.凝固现象
C.液化现象 D.凝华现象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在家庭电路中要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 B.更换灯泡时,先断开开关
C.用湿布擦正在发光的白炽电灯或日光灯 D.外壳损坏的插座,应及时更换

某物质在存放过程中需要减慢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 B.密闭
C.摊开 D.通风

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铁块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
C.把铁块轧成薄铁片 D.将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

下列对长度与质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吃饭筷子的长度约为0.5m B.一袋方便面的质量约为2kg
C.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g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是

A.大于100mm B.等于50 mm
C.大于50 mm D.介于50 mm和100mm之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电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保持不变
B.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保持不变
C.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

如图是运动员利用器械进行举重训练的示意图,其中横杆AB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OB=4∶5,系在横杆A端的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物体M。运动员小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1×104Pa。当他用力举起横杆B端恰好使AB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对横杆B端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1为300N,此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6×104Pa。若在物体M下面再加挂物体N,小强需用更大的力举起横杆B端,当AB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他对横杆B端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2,他对地面的压强为3.3×104Pa,此时细绳对横杆A端的拉力为F3。根据上述条件,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g取10N/kg,横杆AB与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A.物体M的质量为375kg B.小强的质量为65kg
C.F2的大小为1320N D.F3的大小为1560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C.一杯水的比热容和一桶水的比热容相同
D.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
C.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90°
D.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变远,在镜中所成的像不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规定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C.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D.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导体中就没有电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B.物体不受力也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质量大的物体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大
D.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摩擦力

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选车窗为参照物,则他是       的。

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改变电视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焦炭的热值是3.0×107 J/kg,要获得6×108 J的热量,至少燃烧        kg的焦炭。

图甲所示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R2的最大阻值为___。

容器内水中放有长方体木块A,木块上方压有密度为4g/cm3的金属块B,此时,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cm,如图甲所示;用细绳将该金属块系在木块的下方,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3cm,如图乙所示;将细绳剪断后,如图丙所示,则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     cm。

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      cm。

如图所示,电能表的读数为     kW·h。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如图所示,请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标出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

按照安全用电的原则,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所示电水壶的三条线和插头的三条线连接起来。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为使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调。(选填“左”或“右”)
(2)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的A点挂上2个钩码,如图乙所示,若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在B点挂_____个钩码。

小林同学自己动手连接了一个可调节小灯泡亮度的电路,如图所示,在闭合开关S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端(选填“A”或“B”);要使小灯泡变亮,滑片P应向     端(选填“A”或“B” )滑动。

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清晰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在凸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将蜡烛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再移动光屏得到放大的清晰实像;将光屏移到70 cm刻线位置,再移动蜡烛,可在光屏上得到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实像。

小明在实验室测量牛奶的密度。小明先将牛奶倒入烧杯,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93.5g,接着小明将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       cm3。然后他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kg/m3

图甲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电路图,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压表接入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

下表是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1)从开始计时起,到第      1.5
min时的数据有明显错误;
(2)这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放热时间/min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温度/℃
70
64
59
23
52
49
48
48
48
48
47
45
43

 

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簧测力计所受拉力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F =               

弹簧长度L/10-2m
10.0
10.4
10.8
11.2
11.6
12.0
拉力F/N
0
1
2
3
4
5

 

实验课上,同学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小明认为“只有当钩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钩码的重力”,小红认为“无论钩码如何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始终等于钩码的重力”。请你利用现有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请简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已调零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阻箱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请你选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保持不变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为P =" kR" (k为常量)”。请:
(1)画出实验电路图;(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PT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陶瓷材料,它的发热效率较高,PTC有一个人为设定的温度。当它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其电阻值会随它的温度升高而变小;当它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其电阻值随它的温度升高而变大。图甲所示的陶瓷电热水壶就使用了这种材料。它的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R0是定值电阻,其阻值不受温度的影响。RT是PTC的电阻,它的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该电热水壶在RT设定温度状态工作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1100W。 

求:(1)R0的阻值; (2)当RT的温度为130℃时,电路中RT的实际功率。 

圆柱形物体A和B通过细线悬挂在圆柱形容器的顶部,悬挂A物体的细线的长度为l1,悬挂B物体的细线的 长度为l2,容器顶部有注水孔,通过该孔可向容器中注水,如图所示。当容器内注入水的质量为1kg时,细线对物体A向上的拉力为14N,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当容器内注入水的质量为10kg水时,细线对物体A向上的拉力为6N。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高为70cm;物体A和B完全相同,重力均为8N、底面积均为40cm2、高均为15cm,g取10N/kg,圆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

求:(1)p1;(2)l1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