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历史 / 九年级 / 中考试卷

[湖北]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恩施卷)历史

2020-03-18    15    887   

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湖南出土的司母戊鼎,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北魏贾思勰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南宋中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下列历史知识可以修改的是

A. 李白的诗豪迈飘逸,清新瑰丽,他被称为"诗仙"
B. 杜甫的诗真实再现了时代的变化,风格"沉郁顿挫",他被称为"诗圣"
C. 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人们将他们并称为"苏辛"
D.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与下图人物有关的史实是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②创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重视农业生产,鼓励人民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④建立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张大爷一家和邻居被迫举家迁出北京东交民巷,这种情景应该出现在什么条约签订后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

"和则两利,败则两败",国共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是在什么历史事件后?

A. 北伐战争 B. 三大战役
C. 七七事变 D. 重庆谈判

我国现在正处于"十二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的重要任务应该是

A. 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 B. 实现国家工业化,完成三大改造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早提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五大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863"计划的实施正在助推这个梦想。下列关于"863"计划的相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986年3月袁隆平等四位老科学家向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
B.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C. "863"计划的实施,缩短了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D. "863"计划体现了"科教兴国"、"生产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宗旨

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历史知识概述准确的是
①苏我氏父子专权,统治出现危机 
②中大兄皇子依靠西乡隆盛等人,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③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国国家管理;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④实行中央集权
⑤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下列有关历史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抨击封建神学,肯定现世生活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D. 邓小平南方谈话,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技术 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 电磁学理论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

材料解析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材料三: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农民不仅担负着沉重的劳役地租,而且也丧失了大部分的人身自由。……在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农民状况进一步恶化。彼得一世不但从农民手中抽丁当兵,而且还让他们负担人头税。……在17世纪,当西欧诸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日新月异的时候,俄国资本主义几乎还没有出世。
材料四: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收入减少;……然而复新并不仅仅要求改变道德观念,祖国要求行动起来。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节选)
材料五:新华社广州2013年12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采取多种措施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重视产业结构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什么?商鞅变法践行了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
(2)戊戌变法是近代化的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在哪方面进行了探索?它虽然失败了,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
(3)从颁布法令到1866年,俄罗斯地区先后有2000多万农奴获得了解放,此举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4)为复新美国经济,避免法西斯化,罗斯福率领美国行动起来了,该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中国人民以勇气和智慧创办了经济特区,它的创办有何意义?我国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6)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材料解析
材料一: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德国文学家莱辛说,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中国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形成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选择,我们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习近平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柏林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摘录)
材料二: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下去。……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林肯《葛底斯堡演说》(节选)
材料三:中国日报网5月6日电 乌克兰政府调停警察特种部队前往西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萨以阻止反对派武装势力的向西蔓延。同一天,乌克兰亲俄反对派在东部城镇斯拉维扬斯克的激烈交火中击落一架政府军直升飞机。有分析认为,此次派兵显然表明基辅在镇压东部反对派势力的同时,还要竭力阻止内战范围的扩大。
材料四: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
------十八大报告(节选)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战后,为协调英、日、美等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什么条约?该条约的实质是什么?
(2)6月6日是诺曼底登陆纪念日,为什么说它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3)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气氛骤然加剧,"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什么?怎样评价这种表现?
(5)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他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6)乌克兰危机挑动着大国的神经,你认为当今世界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是什么?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何影响?

简答题
对外交往,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促进世界各地区民族文明交融的活动。纵观古今,有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征服与扩张的暴力冲突等对外交往的方式,通过交往突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相互孤立隔绝状态。伴随着欧洲工业文明的兴起,欧洲的殖民扩张充满掠夺、奴役、屠杀,亚非拉美地区开始了维护国家主权、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史学家称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辟欧亚交通的人","第一个出使罗马的中国人",他是谁?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哪种宗教传播到中国?
(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五月访问非洲 "筑实中非牢不可破的友谊",古代中国和非洲往来也很频繁,请你列举一例相关史实。
(3)19世纪60年代,新疆地区出现了"一仆二主"的情况,我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是怎样解决这场危机的?对于今天我国政府推进新疆长治久安有何借鉴意义?
(4)中美关系走过了合作、敌对、关系改善、建交的历程,你认为影响当今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5)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任意列举一例。
(6)如何认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