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首页 / 试卷库 / 初中历史 / 八年级 / 期末考试

福建龙岩市新罗区八年级下期期末质监历史试卷

2021-10-25    30    1341   

假如你作为一名小记者要参与新中国筹建大会的报道工作,请问你应该到

A.南京 B.北平 C.上海 D.天津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尚未完成土地改革的是

A.台湾省 B.宁夏自治区
C.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D.广西自治区

学校举办“抗美援朝英雄事迹展览”,适合选择的素材是
①黄继光以身堵枪眼 ②党的好战士雷锋 ③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文件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你认为这张表格的主题是

事件
时间
结果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
大跃进
1958年开始
国家受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开始
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C.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对“文化大革命”的评论恰当的是

A.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指

A.开国大典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深圳 B.海南
C.汕头 D.厦门

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下面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创新的措施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下图史实体现的基本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一国两制 D.平等互利

下图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发射时间是

A.1964年 B.1966年
C.1970年 D.1999年

在江泽民提出的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中,明确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 B.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C.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英国 B.苏联    C.法国 D.美国

新中国历史上,结束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

A.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1978年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小学教育 B.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党的十六大(2002年)召开以来我国取得了许多新成就,以下属于这一时期的新成就是

A.汪辜会谈 B.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C.首次成功举办亚运会 D.首次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艺方针是

A.科教兴国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健康第一 D.共同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引发的新生事物包括
①持证上岗  ②就业培训  ③公开招聘  ④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50年我国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涌现许多先进人物,例如“党的好干部”邓稼先。

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空军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1972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小李同学正在进行“关于20世纪的流行语”的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一段关于20世纪50年代流行语的资料,其中有: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李搜集的流行语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间。
材料二:

(2)分析出现图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读图二找出属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填写序号)。简述三幅图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摘自中共十八大报告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的治国之路是什么?根据材料三谈谈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唐·帕尔伯格 《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材料二:中国积极倡导并践行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始终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国际与地区安全环境。作为核武器国家,中国坚定奉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摘自2008年10月23日新华网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1)材料一的“他”是指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发展核武器的意义是什么?
(3)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1)图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从此中国由                         过渡。  
(2)图二是一张邮票,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这与          殖民者有关。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地区人民的心声?三幅图反映的共同趋势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府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小论坛。
(1)活动准备: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请推荐两种途径。
(2)活动过程:请你帮忙将“相关链接”中的序号填入下面的知识卡片中
“新中国外交成就”知识卡片

时   间
外 交 成 就
1949年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相关链接:①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②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3)活动总结: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同学们明确了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