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在空间存在一个变化的电场和一个变化的磁场,电场的方向水平向右(图甲14中由B到C),场强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4乙所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4丙所示。在t=1s时,从A点沿AB方向(垂直于BC)以初速度v0射出第一个粒子,并在此之后,每隔2s有一个相同的粒子沿AB方向均以初速度v0射出,并恰好均能击中C点,若AB=BC=l,且粒子由A运动到C的运动时间小于1s。不计空气阻力,对于各粒子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场强度E0和磁感应强度B0的大小之比为3 v0:1 |
B.第一个粒子和第二个粒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
C.第一个粒子和第二个粒子运动的时间之比为π:2 |
D.第一个粒子和第二个粒子通过C的动能之比为 1:5 |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振幅为 2 cm,已知在t=0时刻相距3 m的两质点a、b的位移都是1 cm,但运动方向相反,其中a质点沿 y轴负向,如图所示。则()
A.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半波长的奇数倍 |
B.t=0时刻a、b两质点的加速度相同 |
C.a质点速度最大时,b质点速度为零 |
D.当b质点的位移为+2cm时,a质点的位移为负 |
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0.2m和x=1.2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m/s,振幅均为A=2cm。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及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时平衡位置处于x=0.2m和x=0.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N的平衡位置分别处于x=0.4m和x=0.5m处,下列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t=0.75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N点 |
B.质点P、Q的起振方向相反 |
C.t=1.5s时刻,质点N的位移为2cm |
D.t=1.2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0 |
A、B两列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经过t = TA时间(TA为波A的周期),A波再次出现如图波形,B波出现图中虚线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VA∶VB可能是( )
A.4∶1 B.2∶1
C.4∶3 D.1∶1
如图所示为一束白光照射到放置在空气中的玻璃三棱镜发生色散的光路示意图,a、b为其中两处折射出的单色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光的光子能量小于b光的光子能量 |
B.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
C.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看到的a光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宽 |
D.如果b光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
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角度的偏转 |
B.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 |
C.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加速度减少 |
D.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