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 B.杯酒释兵权 |
| C.设置转运使 |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
| A.墨家学派 | B.儒家学派 |
| C.道家学派 | D.法家学派 |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的下列哪一思想()
| 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 B.“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
| D.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 |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
|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
|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