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 |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
| B. |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
| C. | 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
| D. | 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
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的序言中说,“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但连经济史学者也会偶尔遗漏这一点”。这表明作者( )
| 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 B.从生态视角解释欧洲对美洲的殖民 |
| 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 |
| 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他强调了欧洲崛起的( )
| A.市场因素 | B.军事因素 |
| C.技术因素 | D.政治因素 |
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1674年之后叫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 A.“无敌舰队”的覆灭 |
| B.《航海条例》引发的战争的结果 |
| C.英法七年战争的结束 |
| D.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
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英国国王在(光荣)革命前保证“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文件”,而革命后保证“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这主要表明( )
| A.崇尚法治是英国的传统 |
| B.革命前后英国民主制度无实质性变化 |
| C.革命后国王成为可有可无的虚君 |
| D.革命前后英王权力来源发生了重大改变 |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资本主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
| B.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
| D.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有权召集议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