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相同条件下的三个反应:2A-+B2=2B-+A2;2C-+A2=2A-+C2;2B-+D2=2D-+B2可以判断正确的是( )
A.氧化性:A2>B2>C2>D2 | B.还原性:A->B->C->D- |
C.2A-+D2=2D-+A2反应可以进行 | D.2C-+B2=2B-+C2反应不能进行 |
下列测定常温下1mo1氢气体积的操作中,使结果偏大的是
A.镁带中混有与酸不反应的杂质 | B.装置接口连接处有气体泄漏 |
C.液体量瓶刻度读数未扣去硫酸的体积 | D.硫酸注入量不足,镁带未反应完全 |
用己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是
A.滴定前,没有逐出滴定管下口的气泡 |
B.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指示剂刚变色,就停止滴定 |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己知浓度的盐酸 |
D.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
下列情况中不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同主族时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
B.X2+H2![]() ![]() |
C.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X比Y强 |
D.X的单质能将Y从NaY溶液中置换出来 |
下列事实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一些铁粉 |
B.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
C.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
D.由H2、I2(g)、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
常温时,向pH=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后,滴入甲基橙试液,出现红色,该溶液可能是
A.pH=12的Ba(OH)2 | B.pH=12的氨水 |
C.0.05moL/L BaCl2 | D.0.01mol/L Na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