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右图的人物为建设理想社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何明显缺陷?
(2)民生问题是社会和诣的核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与古代先哲和孙中山相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显著不同?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的认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美国既是工业革命时代的最后一个霸权国,同时也是信息革命时代的第一个霸权国。冷战后它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主权国家伊拉克、南联盟开展军事打击;它无视国际法,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它对古巴、伊朗的经济封锁;它经常举起的砸向自由贸易的“301”大棒(注:对贸易对手制裁以强迫对方改变贸易政策)……它在和平时期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它执意要搞NMD和TMD的战略企图;等等。霸权行径,一目了然。
与历史上的霸权国相比,美国除了在硬权力方面具有压倒优势外,它还在软权力方面独占鳌头:可口可乐和麦当劳风靡世界……T恤衫和牛仔裤加旅游鞋的休闲式着装传染给了全世界……好莱坞制造的影视主导着全球影视市场……计算机革命发源于美国,软件仍是美国一统天下……美国大学成为各国留学生的首选之地……形形色色的美国传媒世界范围内制造波澜,呼风唤雨……当今制约世界秩序的各种国际组织,大多是美国人理念的产物,并且是在美国人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如联合国和WTO。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硬权力和软权力相结合的霸权带来的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95年之前,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在中国最早提出宪法问题的是郑观应,1895年,他将“开国会,定宪法”作为救国的主要方略提出。伴随着维新变法的开展,康有为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君主立宪的思想于此初步形成,但因戊戌政变而暂时中止。
20世纪初,宪政思想的传播一改戊戌政变后的低迷状态,骤然风行鼓荡,尤其是1905年立宪的日本击败专制的俄国后,补单士绅及报刊大力鼓吹,清廷大员魏光焘、岑春煊、端方、孙宝琦等页顺时而动,纷纷上奏立宪。8位总督中有5位奏请立宪,军机大臣则获满汉军机中地位最显要的奕劻、瞿鸿机的赞同。宪政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之一。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初宪政思想再度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运动有何特点。
一定时期的教育与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曹松叶先生《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中国古代学校》
材料二 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 |
课程内容 |
备注 |
首年 |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
二年 |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
|
三年 |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
|
四年 |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
|
五年 |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
|
六年 |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
|
七年 |
…… |
|
八年 |
……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1881和1882年,法国总理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三项法案……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的并说明理由。请举出该政治派别所创立的学校一例。
(3)依据材料兰和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促成法国两项教育法案出台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重要事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从明初至1919年订定的行辈共计50字50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材料二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
问题:对比材料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4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依法治国再迈新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