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
D.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东亚文明
A.取决于儒家学说 | B.来源于西方发展模式 |
C.借鉴了东西方文明 | D.照搬了欧美发展模式 |
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下列主张在今天仍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议论政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学生子游对孔子前后言论不一提出批评,当时批评孔子的人不少,有人还骂他是丧家之犬,但是自汉代以后不断为孔子溢美,成为天下第一圣人。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时代人们不把他当圣人看 |
B.被溢美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 |
C.孔子被不断溢美的过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 |
D.自孔子诞生起就成了政治符号,失去了原有的真实 |
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 | B.爱惜民力的主张 |
C.“克己复礼”的主张 |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
下列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
A.普罗泰戈拉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