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卢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状态,是一个进步;但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与不平等也就加深一步,随着文明一起产生的、人类为自己建立的一切机构,都背离了其原初的目的。在自然状态中,人们享有自由与和平,而在文明社会中,人类却分裂为两大对抗性的群体:穷人与富人。虽然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有悖于自然法,但政治社会权力的异化,却使不平等获得了成文法的认可。
——摘编自刘莘《文明批判:卢梭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1795年,热月党的宪法报告人布瓦西·当格拉斯说:“应该由优秀人物来统治。最优秀的人物就是最有教养和最关心维护法律的人。目前,除少数例外,这种人应该从下列人们中去发现,即他们拥有财产,热爱其财产所在的国家和保护其财产的法律以及维护其财产的安定环境……教养使他们能够明智而有判断力地去讨论决定国家命运的法律的利弊……有产者统治的国家是有社会秩序的,无财产者统治的国家则处于自然状态之中。”
——摘自(法)索布尔《法国革命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卢梭关于成文法与自然法的根本区别,并据此概括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热月党人的政治诉求;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卢梭的政治观点。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前驱者中,钱玄同可说是一员骁将,一位急先锋。他虽然并不是发难者,但却最早给发难者以强有力的支持。1917年初,当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钱玄同立即在该刊2卷6号发表《通信》作为声援。此后,钱玄同又发表了《论应用文之亟宜改良》等重要文章,提出了文章应加标点符号,数目字可改用阿拉伯号码,凡纪年尽量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元,书写方式“改右行直下为左行横移”等主张,都是有关文化教育方面重大改革的首倡。
在中国近现代的国语运动中,钱玄同有过不少建树:审定国音常用字汇(历时十年,合计一万二千二百二十字);创编白话的国语教科书;起草《第一批简体字表》(计二千三百余字);提倡世界语等。可以说,建国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钱玄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做过很多坚实的奠基工作,他称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驱。
——摘编自陈漱渝《“五四”前驱国学健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玄同倡导文学革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推动文字改革的历史意义。
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最高行政首长,领导整个秘书处工作,被看作“世界的总管”。下表是历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履职简表:
姓名 |
任期 |
国籍 |
主要事迹 |
赖伊 |
1946—1952 |
挪威 |
支持以色列建国;通过克什米尔停火协议;赞成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朝鲜战争爆发后因支持韩国遭到苏联反对;因未能处理好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受到大量批评等 |
哈马舍 尔德 |
1953—1961 |
瑞典 |
认真履行联合国努力防止战争和实现宪章其它宗旨;组成联合国紧急部队,提出维和三原则;访华斡旋中国审判美国间谍案,调解中美关系等 |
吴丹 |
1961—1972 |
缅甸 |
调解印巴争端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促使和平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在美国入侵越南问题上无所作为等 |
瓦尔德 海姆 |
1972—1981 |
奥地利 |
派维和部队终止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召开中东和平会议;调解纳米比亚独立运动、南非种族运动、阿以纷争等;多次主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人类环境、海洋法、人口和世界粮食会议等 |
德奎利 亚尔 |
1982—1991 |
秘鲁 |
在处理结束两伊战争、结束苏联军队对阿富汗占领、纳米比亚独立、柬埔寨和平协定、黎巴嫩人质事件等大事时表现出色 |
加利 |
1992—1996 |
埃及 |
主张扩大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的作用,参与处理波黑、索马里等问题;促使柬埔寨大选,南非结束种族隔离;未能阻止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 |
安南 |
1997—2006 |
加纳 |
对联合国提出多个一揽子改革方案;调停斡旋伊拉克危机、巴以冲突、克什米尔争端、阿富汗战争等;未能阻止伊拉克战争等,被批评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对人权践踏随处可见等 |
潘基文 |
2007至今 |
韩国 |
进一步推进联合国改革;斡旋朝核六方会谈;关注全球气候问题、应对金融危机等全球挑战,推行新多边主义精神,加强伙伴关系,采取协同一致的行动 |
根据材料,提取有关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的职能信息,确定2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朝代官方人口统计举要
朝代 |
纪年 |
年份 |
户数(万户) |
人口数(万) |
西汉 |
平帝元始二年 |
2 |
1233.31 |
5959.50 |
东汉 |
光武帝中元二年 |
57 |
427.96 |
2100.78 |
桓帝永寿三年 |
157 |
1067.80 |
5648.69 |
|
西晋 |
武帝太康元年 |
280 |
245.98 |
1616.39 |
隋 |
炀帝大业五年 |
609 |
890.75 |
4602.00 |
唐 |
玄宗天宝十四年 |
755 |
891.47 |
5291.93 |
北宋 |
徽宗大观四年 |
1110 |
2088.23 |
4673.48 |
南宋 |
光宗绍熙四年 |
1193 |
1230.29 |
2784.51 |
元 |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
1291 |
1343.03 |
5984.90 |
明 |
成祖永乐元年 |
1403 |
1141.58 |
6659.83 |
清 |
世祖顺治八年 |
1651 |
—— |
1063.33 |
高宗乾隆十八年 |
1753 |
—— |
10275.00 |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1650年—190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百分比图
——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政府的人口政策也在根据社会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建国初期“人多是好事”是生育政策的主导思想,使人口迅猛增长。60年代,限制生育政策提出,并在部分市、县试行。1970年开始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形成,1982年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但“人口红利”的即将消失,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性别比的失衡,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还有独生子女在主流城镇社会成为中坚人口等,也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根据搜狗百科《计划生育政策》等资料整理
(注: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总人口比例出现的变化特点,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 |
自然经济 |
战国后期 各国变法 |
甲午中日战争 |
新中国成立 |
外国 资本主义经济 |
戊戌变法 |
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 |
八国联军侵华 |
新文化运动 |
洋务运动 |
《共产党宣言》 发表 |
以“××××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四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