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
黄庭坚
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
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
【注】久要:旧交。刘文叔:指刘秀。三公:泛指高位。
比较苏黄二人所题诗在描绘对象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相映成趣水天相接的融合画面。 |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的颜色浓重。 |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的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邀游于洞庭之上。 |
关于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两和谐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喻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
D.两首诗都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而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
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整首词。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诗句的第二联和第三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