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4年12月12日,我国首次开展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有8名志愿者接种了艾滋病疫苗(或安慰剂),标志着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已与国际同步。据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杰介绍,这次他们从18岁到50岁非感染健康人群中选择49名志愿者接受长期临床研究,分8批进行,采取双盲对照、随机分组的方法。请回答:
⑴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HIV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HIV能够攻击人体的____系统,使________细胞大量死亡。
⑵HIV和人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你认为安慰剂和艾滋病疫苗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不对所有志愿者均接种艾滋病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由于采用双盲对照,所以无论是开展临床研究的医生,还是志愿者本人,均不知道其注射的针剂是疫苗还是安慰剂。假设实验结束时发现,由于疏忽,某志愿者无接种试剂编号记录(其他志愿者的结果表明,该疫苗有效),如何确定该志愿者接种的是疫苗还是安慰剂?其方法是检测其血清中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⑸8名志愿者接种后,为何还要进行多批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研究表明,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细胞中存在逆转录酶,说明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从遗传物质分析,研制艾滋病疫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O.8。
请分析回答:
(1)海岛上所有海龟个体的总和称为,它是生物进化的。海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海岛上海龟的
(2)若干万年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连趾海龟占海龟整体的比为,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体的比例为
(3)导致海龟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简述理由。
(5)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

(12分)假定在30oC和适当的CO2浓度条件下,将某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表。

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C02吸收量
(C02mg/100cm2
叶·小时)
O
一4
1.0
—2
2.O
O
3.0
2
4.O
4
5.0
6
6.O
8
7.O
10
8.0
12
9.0
12

(1)上表中正值表示C02的吸收量,负值表示C02的释放量。
1)叶片的呼吸速率是(CO2mg/100cm2小时)。
2)在光照强度为千勒克司时,叶片光合作用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3)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黑暗中14小时,则每100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毫克转化为淀粉。

(2)将该植物叶片处以35oC以上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一为总光合作用速率,图二在黑暗条件下测定。另有对照实验,在30oC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以每一温度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30oC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达。研究结果如上图一、二所示。
1)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
2)对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来说,对热较为敏感的是作用。你应用的实验证据

3)写出高温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抑制的两个可能原因
4)该植物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左右。你应用的实验证据是
5)水果和蔬菜在生长季节内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影响下,甜度会较低。请根据本研究结果,解释导致该结果的原因

(11分)下图是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图中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它是细胞内的“酶仓库”。据图回答(横线上填文字,括号内填编号):

(1)图中①③过程分别为作用。①和③过程的进行,说明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的特点是
(2)图中①~③过程属于免疫。
(3)图中结构[ ]为上述各生命活动提供来源。
(4)如果有些毒性很强的细菌经过上述过程不能被清除,吞噬细胞就将抗原传递给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使之迅速增殖分化成。由其产生和分泌(物质),该物质分布于血液、淋巴液或组织液等体液内,能杀死病原体或促使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该物质是由图中[  ]合成。
(5)下图是另一种免疫过程示意图:

图中由C到D的过程表示。在此免疫过程中,C图中的另一细胞还能通过释放______________来杀死图B细胞。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之一是“酸生长”学说。“酸生长”学说认为:生长素通常是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为了验证酸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现提供黑暗中萌发的小麦幼苗(如图)若干、5种不同pH值的系列缓冲液(pH 2.0~6.0)、蒸馏水、镊子、刀片、刻度尺、带盖的小瓶等材料器具,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的处理:选择若干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切取图中(字母)对应的胚芽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洗,作为实验材料。
(2)实验分析:
①如果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组实验。
②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实验材料。
③将各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进行
④预期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酸性越强,细胞伸长越明显,过酸则抑制细胞伸长。
(3)酸性物质作用于(结构),使之可塑性变大,从而促进了植物细胞伸长生长。

下图中A、B、C表示三种体液,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A、B、C中属于内环境的是;当组织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将导致体液增多;HIV能特异性攻击细胞。
(2)如果①为淀粉,当正常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发生了③与②之间的转换,则③表示,此时(激素)分泌量会降低。
(3)核酸水解的初级产物是,共有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