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一年(1861)初,奕上疏奏陈:“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这份奏折,不能表明奕已经:
A.看到了中国所面临的被侵略的险恶形象![]() |
B.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乃是最大隐患![]() |
C.有防范外来侵略的思想![]() |
D.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才是心腹之患![]() |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明确的总体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
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
二战开始以来,纳粹德国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的是
A.进攻波兰 | B.不列颠之战 | C.莫斯科战役 | D.斯大林格勒战役 |
右图是1943年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照片。这次会议的内容涉及
A.中国收回台湾等被占领土主权的问题 | B.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 |
C.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 D.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新的国际组织的问题 |
鉴于一战爆发时施里芬计划的失败,德军在二战伊始,对法国实施了
A.黄色方案 | B.闪电战方案 | C.曼施坦因方案 | D.海狮计划 |
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讨论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辩论,最终众议院以200票对188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A.“孤立主义”仍占优势 | B.国会明确支持法西斯侵略 |
C.已经放弃“中立”政策 | D.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