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一年(1861)初,奕上疏奏陈:“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这份奏折,不能表明奕已经:
A.看到了中国所面临的被侵略的险恶形象![]() |
B.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乃是最大隐患![]() |
C.有防范外来侵略的思想![]() |
D.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才是心腹之患![]() |
阅读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1920~1936年)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 官僚资本 |
1.84 |
42.5 |
2.22 |
12.0 |
1.18 |
| 民族资本 |
2.51 |
57.8 |
16.32 |
88.0 |
12.41 |
| 合计 |
4.35 |
100.0 |
18.54 |
100.0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不断高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其主要目的是
| A.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 B.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 |
| C.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 |
| D.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官办企业的兴办
|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 C.使中国完全走上了富强之路 |
| D.产生了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清代苏州“全晋会馆”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 A.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
| B.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
| C.会馆的产生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束 |
| D.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是
| A.翻车 | B.筒车 | C.灌钢法 | D.水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