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锦 薛 莹
札札弄寒机,功多力渐微。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1)试分析“寒”、“微”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诗中第三句的“忧”实际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①
三衢道中
曾纡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①灯花:没灯的灯芯久燃成炭,结成花形,叫做灯花。《约》诗一、二两句从哪两个角度写景?在全诗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同为梅雨时节所作,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捣衣
南朝梁•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脍炙人口的写景佳句。它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诗中一、二句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诗句中使用手法与此不同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B.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 |
C.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D.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不见家”的原因。
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答: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春夕》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请谈谈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此外,颔联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表达特色?
概述全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