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1)清人吴乔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试据此对“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作评析。
(2)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宋中①耿湋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①宋中: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请简要解说诗歌最后一句“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与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在景物描写上的相同点和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

古代诗歌阅读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①
(清)査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②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①“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②缫,煮茧抽丝。丝缫,即蚕丝。
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赋得暮雨送李胄
李白韦应物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送友人》第三联是用哪种修辞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请简要赏析。
(2)赏析“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的表达效果。
(3)比较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哭李远
卢尚书
昨日舟还浙水湄①,今朝丹旐②欲何为。
才收北浦一竿钓, 未了西斋半局棋。
洛下已传平子赋③,临川争写谢公诗。
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④。
【注】①湄,指岸边。②丹旐(zhào),旧时出丧时为棺柩引路的旗子,俗称招魂幡。
③指张衡的《西京赋》④魏晋时,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嵇、吕后被司马昭杀害,过嵇旧居山阳,听邻人笛声,怀亡友感旧音而叹,向秀作《思旧赋》。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塑造了怎样一位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①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⑦。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注:①红情、绿意:剪彩为红花绿叶,即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花信: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②幽素:幽情素心。
(1).“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
(2).全词从哪三个方面反衬了诗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