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多家认为是唐玄宗时的著名琴师,音乐圣手。具体身世末详。②高适(700—765),唐诗人,诗与岑参齐名,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并称“高岑”。③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暗景色。
⑴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具体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色?有何作用?
⑵送别诗多凄婉缠绵,而这首诗则别开生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后两句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
的作用是什么?
答: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诗歌鉴赏(共11分)
鹿柴
王维
空上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针对本诗,请简要分析其最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法。
苏轼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将《鹿柴》这首诗中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不少于30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清溪行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颔联诗人以手法侧面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颈联诗人又以的手法正面表现清溪的清澈。(每空1分,共2分)
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清”字,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泉
【唐】薛涛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思弦。
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注:薛涛(768~832),字洪度,唐朝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幼年随父亲流寓成都,后定居成都浣花溪。
(1)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景与情的关系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