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 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50英亩的土地。联合收割机能自动的收割庄稼、打谷脱粒,甚至能自动的将谷物塞进布袋以供应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因而农民受农业革命的影响并不亚于工匠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推广的原因和影响。到了近代,西方的农耕技术为什么会领先世界?
解析:回答第(1)问时注意关键词“耕犁革新”“ 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江南水田中使用”,第(2)问要抓住“铁搭”信息第(3)问的“原因和影响”答案来自材料三,近代史与工业革命相联系。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16页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 《美国的历程》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
(2)根据材料二,填写元朝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简表。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中央机构 |
地方机构 |
主要职能 |
中书省 |
① |
④ |
枢密院 |
② |
主管军事 |
御史台 |
③ |
主管监察 |
(3)材料三中“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指当时美国的什么制度?存在着什么弊端?后来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416年,民主的雅典人投票决定对弥罗斯岛居民进行灭族性大屠杀,原因很简单,这个弱小城邦想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保持中立,既不跟雅典也不跟斯巴达结盟,而在雅典民主派看来,这不啻是蔑视雅典的权威,挑战其作为提洛同盟盟主的地位。
——《全球通史》
材料二:前406年,雅典军队在阿尔吉努群岛附近的一场大海战中打了胜仗,返回途中遭遇风暴,死亡四千多人;按希腊宗教习俗,军人尸体一定要找到运回家乡,以便以适当仪式埋葬,若不如此,则有严重的宗教和心理后果;但由于暴风雨,将军们没有让船只折回去寻找尸体;回到雅典后,八个将军在打了大胜仗的情况下却遭到民众法庭的审判,其中六人被判死刑并执行了死刑;种种迹象表明,其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派系间的恶斗。
——《全球通史》
材料三:前415年,雅典人在全体大会上用表决方式通过决议远征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在并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并且仍与伯罗奔尼撒同盟处于交战状态的情况下,雅典人发动了这场大规模侵略战争,企图吞并叙拉古和西西里其他城邦的土地、掠夺那里的财富,结果却全军覆没,死伤几万人,统帅尼西阿斯和德谟斯提尼被叙拉古人俘虏并处死。此役使雅典元气大伤,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败局已定。
——《全球通史》
问题:
(1)以上材料所描绘的是古希腊什么时期的事?
(2)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
(3)概括而言,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4)有人说:从以上所给三段材料来看,似乎要颠覆我们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一贯看法了。你认为呢?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所谓“三大阶段与两次转型”: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两次转型,分别是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这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问题:
(1)依据材料二,指出“两次转型”在原因和方式上存在怎样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两次转型”中任一次,试述这一转型是如何完成的?
(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某一“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的理解。
近来,日本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结合史实,谈谈战后日本与美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殊关系及其发展演变。
(2)日本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说明了什么?为何许多国家对此不认可?(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说的?他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任意写出4个即可,5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
(3)针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