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答后面的问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见,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佯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己,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1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称:称赞 B.食不重肉重:重叠
C.虽详与善详:通“佯”,假装 D.是章朕之不德也章:显扬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又缘饰儒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塞忠谏之路也。
B.故人善宾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
C.力行近仁吾尝疑
D.赐告牛酒杂帛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留怀王以求割地

1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距最远的一项是      (   )

A.天子以为谦让 B.淮南、衡山谋反 C.终无以报德塞责 D.遭遇右武

14.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    (   )
①为人恢奇多闻②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③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⑤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唐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白起)?”唐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范睢)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唐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孺子行。”令装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奇之,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秦,始皇以其年少而立奇功,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于秦质:做人质
B.破城邑,不知其数堕:同“惰”,使……懈怠
C.令装行治:准备
D.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赍:赠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②俗之所欲,因而予
B.①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试臣②将顺美,匡救其恶
C.①请孺子行 ②尧非不仁,狗吠非其主
D.①文信侯入,言之于始皇②再至,陛下疑矣

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始皇“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①君其试臣,何遽叱乎②召见,使甘罗于赵
③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④请因孺子行,K]
⑤臣不知卿所死处矣⑥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吕不韦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2)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
(3)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管仲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秉谦,字兆豫,歙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鄞县知县。用廉能征,拟授御史。久不得命,以葬亲归。光宗立,命始下,入台,侃侃言事。
天启元年,秉谦首陈君臣虚己奉公之道,规切甚至。户部尚书李汝华建议兴屯,请专遣御史,三年绩,所垦足抵年例饷银,即擢京卿。秉谦力驳谬,因言汝华尸素,宜亟罢。汝华疏辨,秉谦再劾之。
沈阳既失,朝士多思熊廷弼,给事中郭巩独论廷弼丧师误国。秉谦愤,力颂廷弼保守危疆之功。且曰:“今廷弼勘覆已明,议者犹一人私情没天下公论,宁坏朝廷封疆,不忘胸中畛域。”章下廷议。会辽阳复失,廷弼旋起经略。巩妄议夺官,遂与秉谦为仇。廷弼既镇山海,议遣使宣谕朝鲜发兵牵制。副使梁之垣请行,廷弼喜,请付二十万金为军赀。兵部尚书张鹤鸣不予,秉谦抗疏争。鹤鸣怒,力诋秉谦朋党。秉谦疏辨,帝不罪
鹤鸣既抑廷弼,专庇巡抚王化贞,朝士多附会之。帝以经、抚不和,诏廷臣议。秉谦言:“陛下既命廷弼节制三方,则三方之进战退守当一一听其指挥。乃化贞欲进,则使廷弼从之进;欲退,则使廷弼随之退;化贞倏进倏退,则使廷弼进不知所以战,退不知所以守。是化贞有节制廷弼之权,而廷弼未尝有节制三方之权也。故今日之事,非经抚不和,好恶经抚者不和。请专责延弼,实图战守。”
后朝议方撤廷弼,而化贞已弃广宁遁。秉谦益愤,帝以鹤鸣方行边,夺秉谦俸半岁。秉谦复上疏言:“鹤鸣一入中枢,初不过卤莽无远识,既乃至凶狠而动杀机。明知西部间谍俱虚,战守参差难合,乃顾自欺以欺朝廷。”当是时,大学士沈纮假劾鹤鸣疏,出秉谦于外。无何,郭巩召还,交通魏忠贤,力沮秉谦。是冬,皇子生,言官被谪者悉召还,独秉谦不与。家居四年,闻忠贤益乱政,忧愤卒。
(《明史·江秉谦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三年绩,所垦足抵年例饷银课:按一定的标准考核。
B.因言汝华尸素尸素:占着职位,不干事情。
C.巩妄议夺官坐:坐着。
D.郭巩召还,交通魏忠贤,力沮秉谦交通:暗中结交

下列每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秉谦力驳谬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B.①给事中郭巩独论廷弼丧师误国②吾年未四十,视苍苍
C.①议者犹一人私情没天下公论②天子生人付公理。
D.①好恶经抚者不和②能衔诚致哀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江秉谦顾全大局、一心为朝廷的一组是
①秉谦首陈君臣虚己奉公之道,规切甚至。②秉谦力驳其谬,因言汝华尸素,宜亟罢。
③议遣使宣谕朝鲜发兵牵制。④秉谦愤,力颂廷弼保守危疆之功。
⑤帝以鹤鸣方行边,夺秉谦俸半岁。⑥家居四年,闻忠贤益乱政,忧愤卒。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秉谦是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先后被任命为鄞县知县、监察御史等职,他仗义执言,一再向朝廷上疏进言,一生忧国愤时,最后含恨而终。
B.江秉谦恳切陈奏君臣无私为国奉献的道理,极力反对户部尚书李汝华大兴屯田的建议,并多次弹劾李汝华,终于使得他的建议不被采纳。
C.沈阳失陷之后,给事中郭巩不顾大局,说熊廷弼的坏话,江秉谦愤慨,坚决地驳斥了他,因而两人结怨,后来江秉谦遭到郭巩的陷害。
D.兵部尚书张鹤鸣为官弄权,压制熊廷弼庇护巡抚王化贞,江秉谦上疏弹劾,大学士沈纮等人假借上疏弹劾张鹤鸣,将江秉谦逐出京城。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选修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廉能征,拟授御史。 (3分)

(2)鹤鸣怒,力诋秉谦朋党。秉谦疏辨,帝不罪。(4分)

(3)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9分)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注:①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 ②蒉(kuì):草编的筐子。 ③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 ④夜邑:地名。 ⑤淄上:地名。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车弗而去道歉
B.先生之矣通“识”,知道
C.三月而不之也。攻下
D.明日乃厉气城沿------巡视。

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A.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四处游乐,已经丧失斗志。
B.过去田单城廓狭小,背水一战;如今东有夜邑,西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现在情况是田单享有厚俸,溺于欢娱,只有士卒奋臂欲战,当时情况完全相反。
D.目前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当时情况是田单有死之心,因而士卒无生之气,现在情况完全相反。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
(2) 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
(3)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后面题。(共19分)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⑤,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秦之遇将军,可谓矣。深,刻毒;
B.辞决矣请:请允许我
C.今日往不者反:反复
D.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

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千金之资币物 B.太子迟之
C.行李之往来 D.顷之未发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B 又而为歌曰
C 乃朝服,设九宾之礼。 D 皆白衣冠以送之
翻译下列句子。(共10分)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3)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对下面各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我因供养祖母没有主意。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诏书急切严厉,责备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
C.则刘病日笃——可是祖母的病一天天沉重。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