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
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 国 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人权宣言》全文共17条,阐述的核心是“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强调天赋人权,并提出权力来自国民。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宣言还宣布了法治原则,“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又指出“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民主思想?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关系如何?(2分)
(2)三个法律性文献有何本质一致性?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岳麓版选修I
材料二“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
——明治天皇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思考:两国改革相比,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三国志》有明确记载说曹操死在洛阳,葬在邺城。现在的临漳、磁县和安阳县分属两省,隔河相望,距邺城很近,又有与西门豹祠相关的遗迹,两省都认为曹操墓可能在自己省内。
我国“陵墓旅游”的模式基本成熟: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古建筑、古园林、古文化艺术的荟萃地;引发人们对先辈亡灵的追思;气氛庄严肃穆,易使游人产生心灵震撼。
(1)曹操墓位于安阳城的部(填方位)。安阳县地处三省交汇,西有山脉作屏障,东是华北平原。
(2)相争曹操墓的“两省”是指河南省和省。
(3)安阳拟把曹操墓地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根据材料,结合示意图,试对曹操墓地高陵的开发条件进
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把19世纪称为“现代”,其划分的标准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他认为,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带来了现代生产方式,这种现代生产方式把单个国家的历史活动纳入世界史性的共同活动。由于“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由于这种新生产方式所揭示的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及其现实的发展趋势,马克思预见到,那些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将会以工业发达国家作为自己发展的未来景象。这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然。
由于马克思认为那些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将会以工业发达国家作为自己发展的未来景象,也就是说不同国家都将走上现代化道路,而现代化造就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
——《现代化研究》第四辑,第476页
(1)材料中马克思谈到的“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的“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主要指什么?(6分
(2)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实质。马克思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他们(指反对列宁观点的第二国际和孟什维克)把这个无可争辩的论点,用千百种腔调一再重复,他们觉得这是对评价我国革命有决定意义的观点。
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呢?
——《列宁选集》,人们出版社1960年版,第691页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为“追上别国的人民”做了哪些实践尝试。其效果如何?
材料三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个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政党来说,现代化只是因为它能够创造实现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物质前提而成为它的阶段性目标,而如何在实现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物质基础的同时克服现代化的弊病,保证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都做出了回应。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而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无疑属于邓小平理论。
(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而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无疑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含义?
(5)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在实现现代化实践中的表现。从中能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500 |
16.7 |
750 |
190l一1911 |
300 |
5600 |
31 |
510 |
1912–1919 |
600 |
13000 |
75 |
1625 |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 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材料四:1958年广德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前进人民公社在卢村区成立,经过短短2个月……全县突击实现了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吃饭食堂化。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生产上推行兵团作战式的做法,经营、核算、分配全公社统一。……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大放高产卫星,出现了亩产“几千斤”乃至“几万斤”的高产田。
材料五:1981年8月21日,县委制定了《关于人民公社包干到户责任制试行办法》。……1983年3月,县委抽调868名干部下乡,县政府统一印制合同书,由社、队,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合同明确规定了责、权、利范围,即农户承包土地,自主经营,按规定在(再)向国家交售余粮,上交农业税,并缴纳集体规定的费用后,其余收入全部归己。
——以上材料均选自《广德县志》1996年版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4) 材料四反映了当时广德县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5) 依据材料五,指出广德县的农业生产有了什么新变化?(2分)
(6)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比较两种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