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6月,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奏道:“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戊戌奏稿》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三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无知妄为之风息焉。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各派别政治主张的共同内容。
(2)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是不断发展的。根据上述材料所提供的三个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观点概括指出这一过程。
(3)简要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 B.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
|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 D.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
《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明末对外封 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
|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
|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
|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的。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1974、1980、1985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1985年: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
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的辛勤劳动 |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各项农村政策 |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D.农业经济的发展 |
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 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 C.官府对杭城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 | D.杭州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