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末事(商业活动)不禁,……而游食者众,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
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废除分封制,行郡县制
C.恢复周礼,实行仁政 D.行法治,实行严刑峻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成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易安旦夕,歌舞河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恃,人无固志,好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了《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发起戊戌变法。他说要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他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三件事:。第一,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睁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第二,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则下情成通……第三,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皇上每日亲临……
——摘编自“百度百科词条”
材料三:“几百年积下的毛病,尤其要慢慢来治。这次的失败就是新派人‘求快’两个字的失败。……如有一般有学问、有办法、有经验、有涵养的老辈出来主持,一定可得相反效果的。”
——黄遵宪评戊戌变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背景。材料二中康有为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的三件事对变法运动的开展有何作用?
(2)材料三中黄遵宪是怎样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担》中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材料四: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与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1)“振兴中华”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试述这一口号出现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中的口号出现于哪一重大运动中?简述这一运动对民主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按要求完成下表。

(4)据材料四,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并分析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三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四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祖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2)材料二反映唐代推行的哪种制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汉、唐、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高祖皇帝罢丞相后,明成祖为解决政务繁忙问题,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特点是什么?
(5)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当时受益于该制度的有哪些人?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1)据材料一、二,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2)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说一说你的理解。对于甘地一生的评价,说法不一,评价他的关键何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