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也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记事本末》
材料三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移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故阁臣无不惴惴俱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评价唐、明两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牛

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D.推动了中国与苏联建交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那一问题提出,又是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以成功运用(

A.香港、澳门 B.香港、台湾
C.台湾、澳门 D.台湾、香港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