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物质基础中的计算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计算中的作用
规律一: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G=C,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
规律二: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且等于其转录形式的mRNA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规律三: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等于其互补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
规律四:DNA分子一条链中互相配对的碱基和的比值,如(A+T)/(G+C)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
(2)DNA复制所需的某种碱基(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m·(2n-1),m代表所求的该种碱基(或脱氧核苷酸)在已知DNA分子中的数量,n代表复制次数。
(3)用同位素标记模板,复制n次后,标记分子所占比例为2/2n,标记链所占的比例为1/2n;用同位素标记原料,复制n次后,标记分子所占比例为1,标记链所占比例为1-1/2n。
例8.一双链DNA分子中G+A=140,G+C=240,在以该DNA分子为模板的复制过程中共用去14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几次?( )
A.1次 | B.2次 | C.3次 | D.4次 |
例9.(2006上海)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 )
A.0个 | B.2个 | C.30个 | D.32个 |
例10.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含32P)。若将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 )
A.减少1500 | B.增加1500 | C.增加1000 | D.减少1000 ![]() |
下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Ⅰ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
B.位于Ⅱ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 |
C.位于Ⅲ区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 |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
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是平行的。根据这一事实作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
A.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
B.基因在染色体上 |
C.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 |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使相应的非等位基因重组 |
下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
C.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D.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 |
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在动物细胞内,某些蛋白质被运送到细胞外与高尔基体有关 |
B.mRNA通过核孔复合体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
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
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
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发生突变形成癌细胞,癌细胞也可以突变形成正常细胞 |
B.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 |
C.胚胎发育过程中既有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也有细胞的凋亡 |
D.细胞一旦发生衰老,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即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