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后的美国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 | B.欧洲大国的威胁 |
C.人民的反抗 | D.松散的“邦联”存在诸多问题 |
“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人”“人人”“人我”等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 。儒家从个群关系、人我关系出发,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现世和谐与社会和谐。“和”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
A.(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 |
B.(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C.(董仲舒)“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强调天人合一 |
D.(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皖南胡氏祠堂后厅悬挂着一个斗大的“孝”字,相传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孝”之本义,据《礼记·祭义》释“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据此判断“孝”的内涵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战死犹留千古名,大夫赤心为宗社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④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君权神授 | B.德主刑辅 | C.天人感应 | D.三纲五常 |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
B.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