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18世纪,西欧先后产生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进步思潮;19世纪中期,又出现了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大进步思潮。上述进步思潮促使社会变革,并对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初,不少中国留学生到国外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翻译出版了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等书籍,创办了《国民报》、《游学译编》等进步报刊,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前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后者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理性主义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前者”与“后者”分别是指什么?二者内在的一致性是什么?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B 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C 甲骨文→楷书→小篆→隶书 D 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一集的片头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日常生活的繁华景象,此片头取材于当时的一幅著名绘画,该画可能是
A《女史箴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送子天王图》
下列对我国绘画艺术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表明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B魏晋画家注重“以形写神”
C两宋时期文人画成就最高
D元明清时期绘画更强调了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 唐诗、宋词、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