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杜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四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细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人提高了9倍     
——摘自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
材料五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材料六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午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而言的?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
(2)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结合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的不同的前提条件
(5)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人一个新阶段?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邓小平理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中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思想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③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达尔文的进化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小明到广州旅游,特地来到了黄花岗烈士墓前悼念英雄。这些英雄是在

A.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 B.辛亥革命中壮烈牺牲的
C.国民革命运动中英勇就义的 D.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集中体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该图是圆明园远瀛观残迹,它默默地伫立在旷野中,向人们诉说着

A.美日的暴行
B.英俄的暴行
C.英法的暴行
D.俄日的暴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