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杜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四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细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人提高了9倍
——摘自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
材料五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材料六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午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而言的?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
(2)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结合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的不同的前提条件
(5)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人一个新阶段?
据下列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
|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 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
| 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
诗人徐志摩之父徐申如,1897年与他人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1913年集资创办硖石电灯公司;1917年创办捷利电话公司;1924年兴建硖石双山丝厂,振兴和发展了海宁的丝绸工业。他的经商之路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话公司的创办说明当时中国电话已经普及 |
| B.硖石双山丝厂的创办说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仍有发展 |
| C.电灯公司的创办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关 |
| D.裕通钱庄的创办表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
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政治经济外交一切国家权力。3月《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法令须经国务总理副署才能有效。第二年,《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政府实行总统制。这反映了()
| A.新政府难以产生 | B.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 |
| C.孙中山是务实的政治家 | D.帝国主义敌视新政府 |
宋太祖下诏减宽商税。宋太宗又下诏:“关市之租(税),当从宽简,其参酌裁减,以利细利(百姓的点滴收益)”。这反映了()
| A.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 B.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 C.宋代商人地位的大幅提高 | D.宋代采取了惠商、恤商政策 |
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牛耕和铁农具使用 ②土地私有制确立 ③县制出现
④重农抑商政策提出 ⑤商业中心出现
| A.①④⑤ | B.①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