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两年后……1920年5月决定建立莫斯科东方大学……瞿秋白、刘少奇、任弼时……首批去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东方大学中国部改名为孙逸仙大学,又叫中山大学。……1926年中山大学在校生34人,1927年达800人
材料二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1950年35名,1951年381名,……1956年2401名。1957—1960年每年减少至400~500名。……1964年以后基本停止向苏联派遣,改向西方国家
——两则材料均摘自宋健《百年接力留学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920—1927年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到苏联留学的高
潮?
(2)根据材料二分析到苏联留学人数变化的趋势以及原因
(3)在向苏联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中遇到了哪些失败或挫折?后
来又是怎样找到正确道路的?
(4)从中国向苏联学习的历史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
最早在我国出现的近代企业是( )
A.洋务派兴办的企业 |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C.外商企业 |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下列各项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C.建立近代的国家政治制度 |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一些抵制 |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的变化有( )
A.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
B.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
C.中国出现了买办阶级 |
D.自然经济不再占统治地位 |
下列哪一项不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方式( )
A.国际贸易的发展 |
B.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
C.武力威逼和殖民统治 |
D.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以重工业为中心 |
B.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 |
C.范围更加广泛 |
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