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凶:不吉利。
B.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白:禀告。
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        诺:答应。
D.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箧:小箱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         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
B.因召里中少年,戒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C.与我银,为君致阁职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以此知之,故欲往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桑怿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①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②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③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            ④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
⑤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⑥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怿有武力有谋略,为保护乡里安全,他主动要求监察奸民。里父之子被盗尸,他十分同情,在探明情况之后,次日即奋力抓获案犯。
B.桑怿两次举进士均未中,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枢密吏以“致阁职”向他索贿,他义正辞严地表示,即便有钱也绝不靠贿赂得官。
C.桑怿是一名义勇之士,好仗义助人,但外表的柔弱却与内心的刚强形成鲜明对比,他耻于见人,不够自信,又拙于言辞,令人难以置信。
D.欧阳修高度评价了桑怿,认为他是少数懂得应当将勇力用于何处的人之一,值得广为传颂,并把他视同于司马迁笔下的伟烈奇节士。
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畏于匡,曰:“文工既殁,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互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 兹:此,这里;后互者:后继者。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
(2)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表面上看来,孔子说的这番话有点狂妄,但实际上表现了他人格的伟大。具体说他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为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注阙如:搁置疑问,存疑;中:得当
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有是哉,子之迂也!
(2)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孔子认为做事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卫公子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2)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丈、武之道焉。
子贡认为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弟:悌,尊敬兄长;汎(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以为,为人的根本是什么?根本建立后,可以做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圬:wū,抹土;诛:责备;
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浯。
(1)于予与何诛?
(2)于予与改是。
这段文字讲的是什么和什么的关系。
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