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
C.“开垦、开垦、再开垦” |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
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
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
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2006年底,据俄罗斯权威民意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的民调显示,勃列日涅夫是仅次于普京的声望最高的领导人,61%的受访者认为其执政时期是二战后苏联(俄)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民众怀念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 )
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 | 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光 |
C.苏联军事实力逐渐接近美国 | D.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