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
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 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
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科技人员的内迁 | B. | 军工企业的激增 |
C. | 民营工业的发展 | D. | 战时需求的刺激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 | 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 | B. |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C. | 重新划分报据地的阶级成份 | D. | 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 | 限制封建剥削 | B. | 解放广大农民 | C. | 保护封建剥削 | D. | 废除封建剥削 |
蒋介石的庐山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此讲话发表于
A. | 华北事变之前 | B. | 西安事变之前 |
C. | 七七事变之后 | D. | 八一三事变之后 |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国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
A. | 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
B. | 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
C. | 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
D. | 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