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7年8月,著名作家季羡林先生曾经对前去向他征求意见的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 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有关对孔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②他提出的爱心和同情心必须遵守礼的规范 ③他提出“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学法和教法至今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④他的言论被记载在《春秋》一书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材料一、二所体现的思想。
(2)据材料三说明,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3)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

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教会和宗教神学产生了极大冲击。试举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教会神学的?
(2)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观察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答:图1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图2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图3的出现有何负面影响?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科技的发展。请举例说明,新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马克思在《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有同学就此联系中国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进行了探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 “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关于中国革命问题上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他们认识到思想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差异形成的基础以及这种差异在各方面的表现,深刻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东西方的古代哲学

(1)观察上面两幅画,它们所描述的景象反映了一种什么共同社会氛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思想家关注问题角度会有何不同。
材料二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17世纪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甑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
材料三近代东西方的交流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的思想领域先后出现过许多进步的社会思潮,有地主阶级的新思潮、洋务思想,有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也有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层层递进,最终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真理指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道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这样认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3)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比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民主革命思想在反封建方面有哪些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三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2分)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2分)举出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两例。(2分)
(2)材料三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1分)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2分)
(3)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4分)美国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