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97年上海高考题)有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经济植物,属   XY型性别决定,但雌株是性杂合体,雄株是性纯合体。已知其叶片上的斑点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某园艺场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在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应选择;
(1)表现型为_______的植株作母本,其基因型为_______。
(2)表现型为_______的植株作父本,其基因型为_______。
(3)子代中表现为_______的是雌株;子代中表现型为_______的是雄株。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营养级。
(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只。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验证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在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中加等量的水(1、2号加清水,3、4号加少许河泥)、同样的金鱼、等量的金鱼藻(2~4号),用橡胶塞塞紧。1~3号放在阳光下,4号放入黑暗的纸箱中。(均放于室温20 ℃条件下)

(1)1号瓶中的金鱼与4号瓶中的金鱼相比生活时间长。因为
(2)上述1~4号瓶中瓶中金鱼生存时间最长。因为



(3)1、2、3号锥形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3、4号锥形瓶相比较,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同的是
(4)4号锥形瓶中的鱼存活时间最短,说明是生态系统根本的能量来源;3号锥形瓶的鱼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5)2号与3号对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若不能,如何设置实验才能证明?
(6)本实验所得结论是

下面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
(2)图1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kJ。
(3)过程④表示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
(4)由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

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

(2)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产生的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若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4)若要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利用的方法应是,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或K/2)值。

研究者对某水域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绘制出如下能量金字塔,据图回答:

(1)该群落共有个营养级。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分别是:
(2)该群落中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远低于10%,原因是
(3)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该群落必须,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4)调查该群落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用(抽样统计方法),调查发现受到生活废水的轻微污染后,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