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NH4、Ba2、CO32、Cl、SO42--。现取两份2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1.36 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存在K、NH4、CO32、SO42,一定不存在Ba2、Cl
B.一定存在NH4、Cl、CO32、SO42,可能存在K
C.c(SO42)="0.2" mol·L-1,c(NH4)>c(SO42)
D.如果溶液中存在NH4、Cl、CO32、SO42、K五种离子,则c(K)>0.2 mol·L-1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D<E
B.金属性:D>C
C.一定条件下,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
D.化合物AE与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B.铁锈的主要成份是四氧化三铁
C.NO、NO2是大气污染物,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D.HNO3和H2SO4都是很难挥发的酸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CO32= CO2↑+H2O
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 = 2H+Cl+ClO
C.氯化铝溶液加入氨水:Al3+3OH= Al(OH)3
D.用氢氧化钠检验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NH4++OHNH3 ↑+H2O

下图所示四种化学操作名称从左到右分别为

A.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B.过滤、蒸馏、蒸发、分液
C.蒸发、蒸馏、过滤、分液 D.分液、蒸馏、蒸发、过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