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19~20题。
表1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年份
种植面积(万h㎡)
 总产量(万t)
    1979
    18.0
    896.0
    1980
    360.6
    16335.2
    1999
    1335.0
    40513.5
    2000
    1523.7
    42399.7

 
表2 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
    1980年
    1999年
大城市郊区
    70%
    20%
其他农区
    30%
    80%

 
19. 1979--2000年我国蔬菜
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20.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地中海东岸叙利亚因内战带来的“夜光遥感”变化图,左图为2011年内战爆发前的夜光遥感图,右图为2015年现在的夜光遥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内战爆发前相比,叙利亚境内在夜间可见的灯光区域面积约减少了

A.20% B.50% C.80% D.100%

引起叙利亚境内在夜间可见的灯光区域面积减少的原因是

A.国内人口迁移 B.基础设施破坏
C.人口大量死亡 D.国家产业转移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年平均气温(1885年~2008年)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反映这段时期该城市年平均气温

A.逐年上升,季节变化减少 B.逐年上升,季节变化增大
C.总体上升,年际变化增大 D.总体上升,年际变化减小

造成该城市气温上升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温室气体排过量排放 B.太阳辐射逐渐地增强
C.日地距离越来越靠近 D.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长江荆江河道上起湖北省枝城镇、下至湖南省城陵矶,全长347.2公里。该河段素有 “九曲回肠”之称,是著名的长江“地上河”。2003年以来,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引起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溯源侵蚀 C.流水搬运 D.流水沉积

运用所学知识推测,2003年以来,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的主要原因是

A.落差增大 B.泥沙减小 C.宽度减小 D.流速加快

荆江河段持续出现冲刷,将直接有利于

A.增强河道的泄洪能力 B.减轻防洪的安全隐患
C.减小河流的季节变化 D.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双高”甘蔗(指产量高、含糖量高),喜欢生长在热量充足、雨热条件搭配好的地方。一般1月份种植,种植时需要覆盖地膜,气温回升达20 ℃以上时揭膜。图4为广西某双高甘蔗产区气候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双高”甘蔗揭膜的时间是()

A.12月 B.2月 C.4月 D.6月

“双高”甘蔗覆盖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A.防风、防冻 B.防沙、防虫 C.保温、保肥 D.保土、保苗

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A.阻碍土壤温度上升 B.阻碍土壤水肥迁移
C.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D.促进土壤肥力积累

2015年10月16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雅万高铁项目,图为印尼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图中规划高铁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河流 C.聚落 D.气候

雅万高铁全长约为()

A.50km B.150km C.250km D.350km

雅万高铁修建后对雅加达与万隆之间原有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

A.公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内河运输 D.海洋运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