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 |
箭竹及灌丛 |
阔叶林 |
旱地 |
水田 |
石砾地、裸地 |
高山灌丛草甸 |
比重(%) |
28.90 |
25.30 |
10.40 |
3.10 |
5.70 |
|
9.在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 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
下图为“经纬网局部图”。M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该日甲、乙两地昼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较长 | B.乙地较长 |
C.甲地昼长6小时 | D.乙地昼长18小时 |
这一天( )
A.长沙日出东北 | B.北京昼长夜短 |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悉尼 | D.曾母暗沙正午日影朝北 |
M时刻后的一周时间内,若甲地日出时,乙地已经日落,则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 B.在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
C.在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 D.在南半球,正向南移动 |
某地天气的变化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日 |
2日 |
3日 |
4日 |
气温 0°C |
气温-4°C |
气温-8°C |
气温-10°C |
气压1005百帕 |
气压1000百帕 |
气压995百帕 |
气压1000百帕 |
风向:西南 |
风向:偏南 |
风向:西北 |
风向:偏北 |
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北半球,锋面气旋 | B.南半球,反气旋 |
C.南半球,冷锋 | D.北半球,气旋 |
该天气系统过境,不可能出现:
A.霜冻 | B.大风沙尘 |
C.狂风、暴雨、风暴潮 | D.暴雪 |
下图是我国某地一天内的气温日变化、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日变化图,该日前后,开封的白昼在逐渐变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从图中三条曲线变化可知
A.气温日变化与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变化直接相关 |
B.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
C.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气温最高 |
D.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最大 |
该季节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我国东部寒潮侵袭 | B.华北地区秋高气爽 |
C.江淮地区梅雨 | D.长江中下游伏旱 |
人类活动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某月”可能是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 B.西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
该月份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 | B.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 |
C.我国东部盛行偏南风 | D.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考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 | B.海拔:丙>丁>甲>乙 |
C.密度:乙>甲>丁>丙 | D.气压:甲>乙>丙>丁 |
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